1. 過去進行時的句子結構
過去進行時的構造以助動詞“be”的過去式(was/were)和動詞的現在分詞形式(即-ing形式)兩個核心要素為基礎,其基本句型結構可概括為:“主語+was/were+doing+其他成分”。
這種結構清楚地傳達了過去某一時間點動作的連續性。
例如:I was a book when the phone ring. 我正在看書,這時電話鈴響了。
本句中的“was”是過去進行時態的典型運用網校哪個好,形象地描繪了電話鈴響起那一刻的讀書狀態。
2. 過去進行時的時間狀語有哪些?
時間狀語作為句子中的時間定位詞,在過去進行時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幫助讀者或聽者了解動作發生的時間背景,使句子更加清晰、具體。常見的過去進行時時間狀語包括但不限于:
1. 過去某一特定的時間點或時期:“當時”、“昨天下午3點”、“音樂會期間”等短語直接指過去某一特定的時刻或時期。
2.表示過去過去意義的副詞或短語:如“就在那時”、“突然”、“當/當+另一個過去時句子”等,通過描述動作的突然性或與另一動作的同時性,間接表明過去進行時的上下文。
3.表達過去習慣性或重復性動作:雖然不直接用作時間狀語,但在描述過去的習慣性動作時,諸如“used to+do”或“would often/do”等結構經常與過去進行時連用,以強調特定情形下的持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