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中共山西大同大學委員會發布《關于山西大同大學各機構設置的決定》(金同大黨函[2006]23號),決定設立科技部。
2. 內部組織
根據學校2008年部門設置情況,科技處現設有科研項目管理處、科研成果管理處兩個部門。
三、崗位職責
在校黨委、行政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在校長和分管副校長的指導下,我校通過提高科研認識、加大經費投入、落實激勵政策等多種措施大同大學人事處,科研發展工作取得了進展。科技處是負責全校科研、技術服務和學術交流的職能部門,主要職責是:
1.制定科研發展規劃和科研管理制度
1.根據國家、部、省、教育部門關于科技政策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組織制定學校科研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
2.負責制定全校科研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
2.科研項目及科研經費的管理
1.負責組織申請和管理國家、部委、省、教育廳、大同市各類科研項目、企事業單位橫向合作項目和其他科研課題,組織開展重大科研任務的攻關。
2.負責組織學校各類自主科研項目(校科研項目、青年科研項目、優秀圖書資助項目、博士等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費項目、各類科研機構啟動費項目)的申請、評審、立項、管理等工作和學校科研經費的分配、使用和管理。
3.負責部分學科帶頭人的選拔、推薦和申報及項目管理。
4、負責各類科研項目的結題、鑒定。
5、負責各類縱向、橫向科研項目經費的管理。
3.科研成果及科研檔案管理
1.負責登記學校教師每年發表的論文、合作編著的圖書及教材、獲得的獎項、授權的專利、被檢索工具收錄的論文等各類科研成果,并對有關數據和資料進行整理、歸檔、統計和總結。
2.負責校外各級各類科研獎勵的申報和組織推薦。
3、負責各類科研管理文件的登記、發放、歸檔工作。
4.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
1.負責管理學校各部門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組織學校各類學術活動。
2、負責組織科研活動、科技談判、科技成果展覽等。
(五)科研團隊及機構管理
1.立足國家需求,結合我校科研工作和教學隊伍情況,指導學校科研團隊建設。
2.負責校內各級各類科研機構(研究院、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的建設與管理。
3.負責學校學術委員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六)知識產權管理
1、負責各類知識產權的申報、登記、評估工作。
2.負責協調解決知識產權糾紛和矛盾,維護學術道德,保護學校合法權益。
7.科研信息收集與發布
1、負責各類科研信息的收集、科技新聞發布和科研信息系統的維護。
2.負責各類優秀科研成果的宣傳報道。
3.負責填寫全校年度科技統計年鑒、社會科學統計年鑒。
(八)其他工作
1.負責科技處資產、設備的管理和維護。
2.負責科技處管理的學術報告廳的使用和維護。
3.完成上級部門和學校領導交辦的其他任務。
四、主要工作成果
1.起草制定大同大學年度科研管理工作計劃和“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學校科研發展規劃。
2.起草并頒布了一系列科研管理文件,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科研管理規章制度。 大同大學建校以來,科技處起草頒布了《大同大學科技成果管理辦法》、《大同大學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大同大學科研基金管理辦法》、《大同大學學術活動管理辦法》、《大同大學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大同大學研究院管理辦法》、《大同大學教職工科研任務指標及考核管理辦法》、《大同大學音樂、美術、體育教師科研考核評分辦法》、《大同大學科研成果獎勵辦法》、《大同大學科研項目申請與立項獎勵補助實施辦法》、《大同大學圖書出版補貼支付辦法》、《大同大學學術論文水平認定及優秀學術論文獎勵辦法》、《大同大學學術道德規范》、《山西大同大學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大同大學學術委員會章程》、《大同大學生物與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章程》、《大同大學協同創新中心培育與建設實施意見》、《大同大學推進“1331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大同大學科研工作院系管理辦法》等。協助人事處起草制定了各版《山西大同大學教學科研成果推薦評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評分辦法》。
同時,科研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制定了《山西大同大學教職工科研任務指標及考核管理辦法》、《山西大同大學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山西大同大學關于印發學術道德規范的通知》、《山西大同大學科研業績發布辦法》、《山西大同大學科技成果管理辦法》、《山西大同大學圖書出版補貼發布辦法》、《山西大同大學關于成立生物醫學科研倫理審查委員會的通知》、《山西大同大學關于印發生物醫學科研倫理審查委員會章程的通知》、《山西大同大學關于印發學術活動管理辦法的通知》、《山西大同大學關于印發研究院管理辦法的通知》、《山西大同大學關于調整學術修改了《山西大同大學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山西大同大學關于印發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的通知》等科研管理文件,建立了適合學校發展需要、符合學校實際的科研激勵機制。通過上述舉措,更好地激發教師從事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發揮教師的潛力。
3.與相關學院、學科教師共同打造了一大批科研平臺,目前已建成校級研究院(中心)3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各級協同創新中心10個、“1331工程”科研平臺5個。
4、歷年組織申請各類校外科研項目,2007年以來,我校共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7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1項、部級科研項目46項、山西省科研項目755項、大同市科研項目277項、橫向合作科研項目147項,全校科研經費總額達14550.4萬元。
5.對我院教師歷年承擔的各項縱向科研項目進行了中期檢查和最終驗收。
6.負責歷年各類校級科研項目、優秀學術圖書出版資助項目的申請、評審及立項工作。
7.組織開展歷年教育部、省、市科技獎、社科成果獎的申報工作。
8.負責我院教師歷年國家專利及省級專利申請資助的申請工作。
9、對全校歷年全體教師科研工作量進行了考核。
10.歷年組織、進入我院教師批準的各類科研項目,發表論文、參編著作及教材、獲獎及獲得專利,論文被SCI、EI、CPCI-S、CPCI-SSH、CSSCI等檢索工具收錄。
11、對歷年教師各項科研成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學校各項需求提供數據支持。2007年以來,我院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12848篇,參編著作教材1100余部,獲得發明專利84項、實用新型專利569項。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項、山西省科學技術獎12項、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47項、山西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11項、山西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4項、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百(篇)項目”獎42項。
12.籌備舉辦學校第一至第五次科學技術會議。
13.協助人事處做好擬晉升職稱教師學術論文水平認證工作、科研成果材料審查、博士教師科研考核工作。
14、大量組織教師開展學術交流活動。2007年以來,共舉辦校內外學術講座1538次,其中校外專家學術講座826次,校內教師學術講座712次。 并協助有關院校、科研機構舉辦了“2011全國引力理論與宇宙學學術研討會”、“第十二屆全國泛函微分方程學術會議”、“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多肽學術會議”、“中國法律思想史專業委員會2013年學術年會”、“全國“馬克思主義與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暨全國馬列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會第二十七次年會”、“北朝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暨云岡文化論壇”、“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語言文化戰略研究論壇”、“第四屆全國中醫藥院校院長論壇”、“華北地區高校第十八次德育研討會”、“山西省計算機學會學術年會”、“山西省第十七屆水彩畫展”等數十次各類學術交流活動。 “山西太行故事民間版畫展”省級巡展、“大同市首屆雕塑展”、“大同市美術創作展”、“腦科學研究進展學術報告會”、“大同大學首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展”。
15.協助有關學院開展產學研合作,與數十家企業、院校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
16、完成科技處、教育處牽頭的我校年度科技年報、社會科學年報的統計、上報工作(每次耗時兩個月左右,工作量較大)。
17.完成科技部、教育部牽頭的年度基礎科技條件與資源調查(每次調查持續一個月左右,工作量很大)。
18、完成了我校申報“碩士學位授予權”及本科教學評估所需科研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準備工作(歷時數年,工作量較大)。
19.建設我校科研信息發布平臺。
20.完成上級及其他部門要求的其他工作。例如:科技廳要求的科普統計調查、我校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全國數據收集上報、每年一度的科普周宣傳活動、歷年的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制定活動計劃、整理制作宣傳材料、舉辦專題講座、組織專業人員提供咨詢服務等)、每年一度的科技年鑒編寫工作;科技廳、大同市、大同市區各級科技專家庫專家的評選與推薦工作;組織我校教師參加省科技廳主辦的全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科技成果展示活動;組織我校炭素材料研究院、煤炭工程學院相關科研團隊參加“2016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暨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學校歷年校園文化節的科技文化工作; 協助學校辦公室做好我校山西省本科院校年度目標管理考核。
5. 獲得榮譽
2016年度山西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百卷工程”組織獎,2017年9月頒獎
2017年度山西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百卷工程”組織獎,2018年11月頒發
2018年9月獲山西省教授協會頒發產教融合先進單位
2019年9月獲山西省教授協會授予科教興山先進單位
六、歷任校長及其任期
第一任主任:劉宏 2007.1——2017.7
第二任主任:康樹貴 2017.7—至今
七、學校科研管理部門發展歷程及歷任負責人及任期
雁北師范學院于1990年9月成立科研處,1990年9月至1991年3月趙英同志任第一任處長,1995年7月至1997年12月葉耕同志任科研處處長。山西大同大學(籌)成立前,1998年10月至2003年9月馮鋒教授任科研處處長,分管科研的副校長為石云龍教授。
大同醫學院于2001年4月成立科研部,劉宏教授任主任;山西大同大學(籌)成立前,主管科研的副校長為趙福禧教授。
大同職業技術學院于2002年底成立科研中心,中心為教務處下屬事業單位,中心主任、副主任分別為講師楊小生、邵云芳。山西大同大學(籌)成立前,學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長為李金民教授。
山西大同大學(籌)成立前,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沒有專門的科研管理機構,科研管理工作由學校教研室負責,劉俊民、石白云、魏勝利分別任主任、副主任,學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長為郝林山教授。
2003年2月,山西大同大學(籌)成立,石云龍教授任山西大同大學(籌)副校長,分管學校科研管理工作;趙福禧教授、馮鋒教授任山西大同大學(籌)副校長,分管學校其他工作。
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石云龍副校長赴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做訪問學者,其間,劉志和副校長分管學校科研管理工作。
2004年10月,原雁北師范學院、大同醫學院、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四個校區的科研管理人員開始合署辦公,學校任命劉宏教授為山西大同大學(籌)科技處處長,趙琪副教授、楊曉生講師為科技處副處長。
2006年7月,山西大同大學正式成立,2007年1月大同大學人事處,學校聘任劉宏教授為山西大同大學科技處處長,同年4月,趙琪副教授任科技處副處長。
2016年6月,石云龍副校長退休,學校科研管理工作由校長馮峰直接負責。
2016年9月,翟大同教授出任我校新任副校長,分管學校科研管理工作。
2017年7月,劉宏主任退休。
2017年7月,康樹貴教授博士接任科技處處長。
8.科技處隊伍建設
學校科技處自成立以來,人員流動率就很高,高峰時有13名全職和兼職人員,最低時只有4名全職人員。
2004年10月學校四個校區合并時,科技處有工作人員8人:劉宏博士、趙琪教授、史白云副教授、賈金生、劉秋改副教授、邵云芳講師(2006年9月晉升為副教授)、楊曉生講師、劉英生助教。這8人中,史白云副教授2005年調入校學報編輯部;劉秋改副教授2005年調入校工學院;劉英生助理教授2005年離校攻讀研究生;楊曉生講師2006年離校攻讀研究生;劉宏教授2007年1月升任科技處處長; 趙琪副教授2007年4月升任科技處副處長,2013年6月升任學校外事辦公室主任;賈金生副教授2008年7月升任科技處科研成果管理科科長;邵云芳副教授2008年7月升任科技處科研成果管理科科長,2013年6月調入學校歷史與旅游學院工作。
自此以后,科技署人員進出情況如下:
余桂助理教授2005年9月開始在科技處工作網校哪個好,2007年調入學院教務處。
吳德全,高級實驗師,2006年進入科技處工作,2008年4月升任學校動力中心主任。
呂詩如副教授2007年4月開始在科技處工作,2008年8月升任校期刊編輯部副主任。
高志翔助理教授2007年12月開始在科學技術處工作,2009年9月考入太原理工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回到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工作。
高海老師2008年8月開始在科技處工作,2013年9月升任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系書記。
朱永軍,碩士,2008年9月進入科技處工作,2012年9月考入大連理工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畢業后回到化工學院工作。
孫剛,碩士,2011年4月進入科技處工作,2013年5月升任學校團委副書記。
張靜老師2012年3月入職科技處工作,2015年2月離校。
張國慶,碩士,2012年9月入職科技處,2013年11月升任商學院工商管理系書記。
詹潤生,碩士,2012年11月入職科技處,2013年7月回校生命學院工作。
馬俊,碩士,2012年11月入職科技處。
喬良,碩士,2013年3月開始在科技處工作(全職)。
劉琳,碩士,2013年3月起在科技處全職工作。
趙敏,碩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2015年獲博士學位,2015年破格晉升教授),2013年6月參加學校副處級干部競爭上崗,晉升為科技處副處長。
劉芳碩士(2016年獲博士學位)于2013年7月開始在科技處工作,2016年10月回到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劉芳芳,碩士,2013年9月入職科技處,任科研成果管理科科長。
邵嘉偉,碩士,2014年2月入職科技處(全職),2017年1月調入學校人事處工作。
碩士生何英2016年4月入理工處工作,2017年回到文學院。
黃利忠博士自2016年12月起在科技部工作。
田海燕老師于2016年12月開始在科技處工作。
董麗娟,教授,博士,于2017年1月由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調任科技處副處長。
碩士生張蓓2017年1月開始在科技處工作,2018年回到學校醫學院。
劉宏博士于2017年8月退休,康樹貴博士接任科技部主任。
李建華大師2018年4月起在科技處工作。
碩士生何璐于2019年9月入職科技處工作(全職)。
趙曉芳老師于2019年2月入職科技處工作。
周建輝博士2019年3月在科學技術處工作,2019年7月回到計算機與網絡工程學院。
朱莎老師于2019年12月開始在科技處工作。
9.科技部工作理念
精準服務、科學管理、協同創新、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