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自2007年由時任總理溫家寶倡導并實施以來,已經實行了近十年。
作為這項政策方案的受益者,大學生特別是師范院校的學生對于師范院校學生學費免費政策有何看法?您有什么建議?
吉艾斯(華東師范大學)
這個政策是鼓勵大家當老師的,對愿意回家鄉當老師的人來說肯定是好事,但是對未來沒有把握的人來說,最好不要去讀免費師范。
政策規定:免收學費、住宿費,另每月補助600元。本科畢業生須回原籍省份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十年以上,在職在崗,不能攻讀全日制碩士學位,工作兩年后可回校攻讀在職教育碩士學位。
這里我必須要解釋一下:工作一定要自己找!!!真的找不到工作才會給你分配工作,并不是大家想象中考完免試就被分配到偏遠地區或者農村教書,只要你成績不是太差就不會被分配到那種情況。
在我的回答中,我會解釋一些當前形勢和政策要求的差異,以及實際實施上的變化。
比如有的時候可以不回原省(這個不是說被分配到你配偶所在的地方任教,而是今年的就業形勢迫使你不得不這么做,有的專業,有的省份,你回原省也根本找不到工作)。
而且從12年級(也就是16年級)開始,所有教師都要參加教師資格考試英語作文網,師范學校的學生也一樣。
優勢:
因此,這一政策對于那些想要回到家鄉省份、愿意從事教師職業,或者家庭條件相對較差的人來說最具吸引力。
有些中學(競爭力問題后面缺點部分會講)來我們學校招生的時候會說優先招收免費師范生,免費師范生有正式的教師職位,不用努力考試,大不了分配個工作(這個后面會講,真的是這樣嗎?)。
工作兩年后可以回到母校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這是在職研究生項目,不需要通過考試,可以直接學習。不過,是否值得因人而異。學費是否值得它帶來的好處是有爭議的。在職研究生項目很便宜,學到的東西肯定不多。
一般來說,免試師范生的分數比較低,但是免試師范生的分數比不免試師范生高在哪里呢?比如上海和福建(以華東師范大學為例)。因為這兩個地方的人基本都愿意留在家鄉。上海是大城市,回鄉對上海本地人來說不是約束。福建人(比如我的室友)可能很愛家鄉,更愿意回到福建發展(如果不是在上海談戀愛的話……)。
缺點:
①未來是有限的,
這就是最大的弊端,簽了十年合同之后,只能回老家省份當老師,一旦不想回去免費師范生千萬不要讀,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掣肘。
每年總有學生解約,有的在上海呆得太久,更喜歡大城市,改變了主意,還有的就是邊遠地區的學生,報考這個學校就是為了離開家鄉,很多省份師范免試分數線在同級學校中比較低,所以就想著以后解約(違約金是1.5*(學費+住宿+補貼),而且據說不考公務員誠信檔案問題不大,但當年不能考研,只能晚一年考)。
②競爭力問題,
誰不想去重點高中當老師呢?但是現在重點高中都招碩士生甚至博士生,本科生的競爭力越來越小了。
當然也有特別優秀的本科畢業生,打敗了很多名校的碩士生才獲得工作,而且都是來自非師范數學系的……所以這更加證明了個人能力確實很重要,學歷往往只是一個敲門磚。
③不能作為全日制研究生學習。
有些學生讀了一段時間后,想繼續讀研,認為讀本科不夠發展,但政策限制他們讀完本科就必須就業,如果解約免費師范生千萬不要讀,一年后才能考研。
④師范生也需自行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弱化了師范學校與非師范學校的區分。
現在大多數家庭并不是交不起學費,他們讀師范學校是因為覺得畢業了可以像過去一樣發教師資格證,不用交學費也能保證就業。
但實際上,現在師范生也必須考教師資格證,這讓免費師范生失去了師范生??不用考證的優勢之一,吸引力也相對降低了。也就是說,所謂的鐵飯碗已經成為過去了,如果考不上教師資格證……
⑤接下來就是所謂的包裹分配
比如今年地理科學專業目前的情況是,部分省份就業形勢很不好(比如新疆),目前16名畢業生中,只有一名新疆籍畢業生簽約,而且政策已經放寬到只要原籍省份放人,就可以跨省就業,不用交違約金(今年的政策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未來具體如何落實還不得而知)。
所以所謂的包分配,其實還是要自己去找工作,就業形勢不好的時候,沒人給你分配名額,最后找不到工作怎么辦?估計只能(被動)違約。
當然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地理科學的就業情況是文科小科需求太少,但是現在高考改革的趨勢是文理不分,所以小科需求會增多。比如改革后的上海,今年地理輔導老師的需求就特別大。新疆可能政策會落后上海等地區一段時間,所以現階段學校還是觀望為主,不需要小科老師。(最后吐槽一下地理明明是理科!!!高中卻是文科哼<('^′)>
作者:志念(首都師范大學)
作為一名享受免費師范教育政策的師范生,我從我自己和同學的角度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從中學開始就立志成為一名教師。站在講臺上是我的夢想。教書育人在我心中是一項崇高而神圣的職業。我喜歡學校的氛圍,喜歡和年輕人打交道。
所以對于我這種在師范生群體中比較少見的,一心想為教育事業做貢獻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種福利,我認為是國家對教育的投入非常大,而且是非常務實的支持方式。
有些人可能覺得,畢業后必須從事教育相關職業一定年限這樣的規定是一種束縛,但我覺得,對真正想當老師的人來說,這恰恰是一種篩選志同道合者的方式。這是一個需要更認真對待的規范,需要做出選擇和決定。它的存在是合理且必要的。
其次,在我三年的學習過程中,我越來越發現師范專業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個跳板、一個過渡的步驟、一個必然的選擇。
一方面,我難以理解這種將未來視為未知、盲目前行的行為;另一方面,我對這一政策的實施感到心痛和無奈。
當我的很多同學為了考研拼命攢四年的費用,準備離開“師范”圈子去讀這個專業的時候,我覺得免費師范生的政策應該對以后的就業方向更加明確,條件更加嚴格,為未來的教師隊伍選拔一些真正有資格、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孩子,真正為他們謀取這個福利。
總之,真心希望每一位高考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真正為自己的未來做好規劃,特別是選擇師范院校的時候,一定要多打聽,多聽取老師、學長、家人等各方面的意見。不要讓這份“免費”蒙蔽了你的雙眼,買走了一去不復返的青春,也剝奪了一個真正熱愛教育的孩子的夢想。
作者 Li Manju
免費教師培訓計劃于2007年開始實施,由時任總理溫家寶倡導和推動,至今已八年,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尚待觀察。
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對于貧困家庭的學生來說肯定是一個很大的福利,由于報名條件規定必須熱愛教育行業、畢業后愿意長期任教,在一定程度上篩選出了對教師職業有興趣的學生,對培養優秀的中小學教師有幫助。
中央財政負責安排免費師范生學習期間的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
在畢業生去向上,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落實免費師范畢業生教育崗位,確保每一位免費師范畢業生畢業后都有中小學教師任職。
農村基層中小學辦學條件艱苦,讓很多師范生望而卻步。
這些對于教育學生來說都是好的,但根據北京師范大學對2011年至2013年免費師范畢業生發展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
首先,由于免費師范生是提前分批錄取的,這就意味著報名的盲目性會很高,也就是說會有很多免費師范生并不立志從事教育行業,這不僅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更容易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引發個人的負面情緒。
其次,免費師范生不允許跨省工作,這一點早已受到廣泛批評(如果你想象一下當時的招聘場景,就會覺得這在自由社會簡直太不公平了)。
第三,免費師范生的工資待遇實在是……我國教師工資待遇差距還是很大的,主要是地區差距、城鄉差距,發達地區和老、邊遠、貧困、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簡直是天壤之別,這不利于調動教師到欠發達地區、農村去的積極性,更不利于教育公平。
免費師范生往往被分配到不太發達的地區,因此在缺乏特殊補貼激勵的情況下,他們普遍對自身待遇非常不滿。
最后,師范生的服務年限要求似乎是10年,這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足以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
鄒達飛
理論上會有工作機會,但實際上很難,有的地方可能要等好幾年,如果分配了工作,必須回老家,如果不是一線城市,分配到的學校也不理想。
從政策本身來看,我覺得挺殘忍的,可以說是“白白換十年青春”,而且支持貧困山區、邊遠地區的教育,需要的是真正愿意為這項事業奉獻的人,而不是因為經濟困難而無奈選擇這條路。
而且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畢竟不是靠幾位好老師就能解決的,這項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育的匱乏,但要真正解決根源,還需要政府更多的投入和多方位的支持。
經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每件事都有其優點和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