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搜索顯示,2024年為公歷閏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 即將到來的農歷甲辰年(龍年)是平常的一年,全年共有354天。 公歷2024年比農歷年長12天。
為什么會這樣呢?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公歷,中國民間俗稱“公歷”,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運動周期制定的,屬回歸年。 一個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2天,即365天5小時48分46秒。
由于回歸年不是整數,所以規(guī)定公歷每4年設置一次閏年。 公歷中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二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 不可分割的年份為平年,二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 2024年可以被4整除,所以是閏年。 但如果是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整世紀年份(如1800、1900、2100),它仍然是普通年份。
農歷是我國的傳統(tǒng)歷法。 它對年、月、節(jié)氣的安排是基于兩個自然周期:月相的盈虧和太陽每年的視運動。
農歷是根據月亮的朔望變化來確定月份的。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 全年有354或355天,比公歷年(又稱回歸年)的365或366天少。 10至12天。
為了調整12個朔望月與1個回歸年的時差,中國古代采用了設置“閏月”的方法。 現(xiàn)行農歷“定閏”的方法是“十九年七閏”,即每二至三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月份稱為“閏月”。 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年,有13個農歷月,有384或385天。 反之,沒有閏月的年份稱為平年。
“定閏”的規(guī)則是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依據的。 農歷以十二中氣作為十二個月的符號,即每個月都有一個中氣。 如果某個農歷月份沒有中氣,這個月就稱為上個月的“閏月”。 (注:古歷以陽歷二十四節(jié)氣對應農歷十二個月,農歷每月兩個節(jié)氣:月初的稱為節(jié)氣,中后期的稱為節(jié)氣)每月的節(jié)氣稱為中月節(jié)氣。例如,立春是正月節(jié)氣,雨是中月節(jié)氣。)
農歷甲辰年沒有閏月,所以是平年。 其對應的公歷日期為2024年2月10日至2025年1月28日,共354天。 因此,公歷2024年比農歷年長12天。
那么除了公歷和農歷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歷法呢? 今天就跟隨何大為走進古代文明的日歷吧!
蘇美爾歷法
大約5000年前,蘇美爾人創(chuàng)造了美索不達米亞,他們創(chuàng)造的蘇美爾歷法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歷法之一。
來源:互聯(lián)網
蘇美爾歷法是
陰陽歷與中國農歷相同。 一個月的長度為 29 或 30 天,以匹配大約 29.53 天的朔望月周期,蘇美爾人每 2 到 3 年會添加一個閏月,以使月份與季節(jié)變化相匹配。 但蘇美爾歷法比較原始,閏月隨意設定,城邦之間沒有統(tǒng)一的月份名稱,給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guī)砹撕艽蟮穆闊?/p>
巴比倫歷
巴比倫是古代西方天文學的發(fā)源地之一。 它位于美索不達米亞,即今天的伊拉克境內。 巴比倫歷法的原則是在公元前 2100 年左右制定的。
春天是一年的開始,一年分為12個月。 一月被稱為 ,第一次看到新月就是這個月的開始。 按照這個原則,巴比倫歷應該屬于農歷。 巴比倫歷法也使用閏法,以使一年從春分開始。 因此,巴比倫歷實際上是陰陽歷,平年有12個太陰月,閏年有13個太陰月。 (
新月是指農歷每個月初的月相,此時月亮逐漸遠離太陽,新月逐漸出現(xiàn)。 )
來源:互聯(lián)網
巴比倫學者首先將黃道帶分為12個星座。 他們以神靈的名字命名一年中的12個月,與每個星座相對應。 我們在動漫《黃金圣斗士》中看到的十二生肖實際上起源于巴比倫占星術。
猶太歷
蘇美爾歷法和巴比倫歷法的傳統(tǒng)已經延續(xù)了數千年。 直到今天,許多源自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傳統(tǒng)都可以在猶太歷中找到。 猶太歷中月份的名稱與巴比倫歷中的月份名稱基本相同,也采用19年閏7次的閏周期。
圖片來源:秒店百科
猶太歷中一年有兩個部分。 一種稱為廟歷,以尼散月春分為正月。 據說可以追溯到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另一個始于公元前6世紀的巴比倫。 清代以秋分的提斯利月為正月,稱為民歷。 這也是當今猶太人最常見的日歷。
(尼散月是猶太教的第一個月,即公歷三月至四月。
提斯利月是公歷的九月至十月)
埃及歷
大約與蘇美爾人同時期開齋節(jié)2024是哪天,埃及人也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歷法。 不同的是,埃及人主要使用太陽歷。 埃及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一月有30天,年底額外增加5天,所以一年有365天。 埃及人使用十進制。 遲至公元前21世紀的第十王朝,埃及人已將一個月分為三十天,有十分之一和十天。
除陽歷外,古埃及還有陰歷或陰陽歷,主要用于宗教目的。
埃及人以日出為一天的起點,一天24小時,晝夜3班,4點1班。 相應地,一年分為三個季節(jié)。
(對應尼羅河泛濫、退縮、干涸
),4 月 1 日。
來源:去官史
世界上大多數民族的歷法都是基于年份的二分法。 古埃及歷法與此不同。
他
我們根據天狼星與早晨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來確定一年的開始(大約相當于公歷的7月10日)
由于回歸年的長度不是365天,每4埃及年,天狼星隨太陽升起的日期就會相差1天。 每1460埃及年,日期誤差就會累積到1年。 古埃及人稱之為1460年的周期
“天狗周”。
從法老時代到希臘化統(tǒng)治的托勒密時代,埃及人一直在使用這種歷法,幾千年來沒有太大變化。 由于其規(guī)則簡單、月份整齊,當時的許多天文學家也喜歡用埃及歷來計算日期。
羅馬歷-儒略歷
最早的羅馬歷法是以羅馬傳奇創(chuàng)始人羅穆盧斯的名字命名的。 該歷法可能起源于古希臘或伊特魯里亞傳統(tǒng)。
將一年分為10個月,每個月有30天或31天,總共304天,其余60天為冬日。
糾正羅慕路斯日歷中的錯誤。 公元前 713 年,第二任羅馬統(tǒng)治者努瑪·龐皮利烏斯 (Numa ) 在歷法上增加了兩個月,將一年的長度延長至 355 天。 為了使年份適合回歸年的長度,努馬下令每隔一年的2月之后增加一個22天或23天的工作月。 這種歷法稱為努瑪歷,可以看作是一種歷法。 陰陽歷。
盡管設置閏日有粗略的規(guī)則,但當時的羅馬人對制定準確的歷法并不感興趣。 隨著時間的推移,努瑪歷的誤差越來越大。 以至于有這樣一種說法:羅馬人知道如何取勝,但不知道何時取勝。
公元前46年,羅馬統(tǒng)帥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在埃及亞歷山大的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索西切尼烏斯的幫助下制定了新歷法,并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實施。 歷法取代了舊的羅馬歷,所以人們稱此歷法
《儒略歷》
。 16世紀之前,大多數西方國家采用了它。
在儒略歷中,一年分為12個月,小月和大月交替; 每四年有一次閏,平年有365天。 閏年,當年2月底多加一個閏日,共366天,年平均長度為365.25天。
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際使用中積累的誤差越來越大,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頒布實施了在儒略歷的基礎上改進的公歷,稱為公歷。
如今,儒略歷僅被東正教社區(qū)使用,例如蘇格蘭設得蘭群島的富拉島、希臘阿蘇斯(圣山)神權共和國、俄羅斯東正教以及北非的一些柏柏爾人。
伊朗日歷
伊朗的祖先崇拜太陽。 大約 4,000 年前,他們根據地球繞太陽的周期制定了太陽歷,這一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至今。伊朗人將
畢宿五、軒轅十四、心宿二和
北落師門被視為守護天空四個區(qū)域的皇家之星。 這些星星可以為天文學、歷法計算和導航提供指導,還可以掌管世界大事。
最初的伊朗歷將一年分為12個月,每個月30天,總共360天。 為了使歷法與季節(jié)同步,每6年設置一個閏月,平均一年為365天。 公元前5世紀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伊朗人根據傳道書的世界觀和埃及太陽歷設計了新的歷法。 這個歷法與埃及太陽歷類似,同樣采用1460年的天狼星周期。
日歷決定宗教儀式的日期。 每個月有四天是供奉至高神阿胡拉·馬茲達的。 其他重要的日子則以神靈和宗教概念命名,以確保宗教儀式的正確性。 為了消除累積造成的誤差,每120年設置一個閏月,平均每年365.25天。 直到公元四世紀,土耳其中部的卡帕多西亞地區(qū)仍然使用類似的伊朗歷。
印度日歷
印度各地并行使用各種歷法,但印度最有影響力的歷法基本上是陰陽歷。這些歷法大多數比古印度傳統(tǒng)更古老,并使用恒星年。
(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實際時間)作為調整的依據。
印度歷法中有兩種年份。 一是太陽進入雙魚座后的第一個新的一天(
月亮和太陽同時出來的那一天,即農歷的第一天,稱為巨羅年。 以太陽進入天秤座的那一天為起點,稱為卡什迪卡年。
印度歷的月份設置與農歷類似。 為了使月份符合四時的變化,每隔32-33個月插入一個閏月。 為了計算其他恒星的運動,印度歷也有類似古代農歷的算法。
希臘歷
在羅馬統(tǒng)治之前,希臘城邦使用不同的歷法,但一般都是陰陽歷,其中雅典歷最為流行。 雅典歷有1年12個月,以夏至后的第一個新月為一年的開始,兩次夏至之間的間隔為一年。 每個月都是從第一次看到新月開始的。 大月亮持續(xù)30天,小月亮持續(xù)29天。 每個月的4號和24號被認為是某個職業(yè)的危險日,5號是最不吉利的一天,15號不適合結婚。 總之,每天都有好運氣和壞運氣。
雅典人將晝夜分為三段,一天十二點,一年分為四個季節(jié)。 然而,詩人和學者對四個季節(jié)的劃分卻有所不同。
為了使歷法順應季節(jié)的變化,每隔幾年就需要插入閏月。 不同的城邦,由于歲首的不同,設置閏年的方法也不同。
雅典歷法始于公元前432年,當時梅頓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稱為梅頓紀年。各個城邦并沒有統(tǒng)一的紀年系統(tǒng)。 他們通常計算統(tǒng)治者或祭司的任職年限開齋節(jié)2024是哪天,然后計算任職年限。
奧運會的周期以年計算。
回歷
回歷,即伊斯蘭歷,是大多數穆斯林使用的歷法。 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伊斯蘭教興起之前的阿拉伯半島。 雖然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阿拉伯半島就存在有閏月的陰陽歷,但最終他們還是放棄了閏月的想法。
如今,回歷是唯一廣泛使用的純農歷。
來源:互聯(lián)網
回歷的一年比公歷的一年大約短11天,因此隨著年數的累積,每個月都會經歷四個季節(jié)。 因此,伊斯蘭教的齋月、開齋節(jié)和宰牲節(jié)往往出現(xiàn)在不同的季節(jié)。 由于與其他地區(qū)溝通困難,歷法也不符合季節(jié)的變化,
如今,大多數伊斯蘭國家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公歷,僅在計算宗教節(jié)日時使用回歷。
瑪雅歷法
瑪雅歷是前哥倫布時期中美洲瑪雅文明使用的歷法系統(tǒng)。 它是最古老的日歷之一,可以轉換為現(xiàn)代公歷。
來源:互聯(lián)網
其歷法系統(tǒng)由周期為260天的卓爾金歷和周期為365天的哈布歷組成,二者組合并同步循環(huán)。 以52哈卜年為一個周期,稱為歷法周期。
這個周期對于中美洲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瑪雅人來說,一年的最后五天和新的火災周期的結束是動蕩和不祥的日子。 在每個新的火災周期結束時,都會舉行儀式以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瑪雅歷法是前哥倫布時期中美洲瑪雅文明使用的不同歷法和年歷的系統(tǒng)。 這些日歷以復雜的方式相互同步,并緊密結合,形成更廣泛、更長期的周期。
來源:互聯(lián)網
根據瑪雅神話傳統(tǒng),如尤卡坦殖民時期的記錄,以及古典晚期和后古典時期重建的銘文,伊察姆納(瑪雅神話體系中的眾神之首)通常被認為是祖先的祖先。瑪雅人的領袖。 神靈們獲得了歷法系統(tǒng)的知識,并為瑪雅文明帶來了基本的書寫和其他基礎方面的知識。
綜合來自:中國搜索、知乎ag Otter、互聯(lián)網等。
你還知道哪些世界文明歷法?
“吃得太飽可不是什么好事!”
為什么冬天我們會被靜電“轟炸”?
2024年初,最值得買的10本好書!
制片人| 徐那孔康康編輯| 胡明芳編輯| 李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