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則“韓國高中盯上中國留學生”的新聞成為熱門話題,引發熱烈討論。
據韓國《朝鮮日報》和《國際新聞》報道,隨著韓國生育率持續下降,學生數量不斷減少,韓國許多高中開始積極招收中國學生,以應對學齡人口減少的問題。
中國因地理位置接近、學費相對低廉、申請程序簡便、受韓國文化影響大等優勢,成為韓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之一。但絕大多數留學申請都集中在本科、碩士階段,只有少數人從高中開始赴韓留學。
2006年出生的希希來自深圳,因為喜歡看韓劇和韓國K-POP文化,兩年前開始在韓國一所普通高中就讀。近兩年,“韓國人不睡覺”、“韓國女生初中就開始化妝”、“韓國人冬天喝冰美式咖啡”等文化習慣被廣泛討論。熱門韓國影視作品中對韓國中小學“內卷化”和校園霸凌的刻畫更是深入人心。
真實的韓國高中生活是什么樣的?中國女孩獨自在韓國留學會遇到哪些困難和挑戰?
以下是茜茜公主的故事。
過濾器損壞
我從五年級開始就特別喜歡韓國文化,愛看韓劇、追韓星。受韓國文化的影響,我想象中的韓國是一個特別浪漫的國家,到處都是帥哥美女,還有觸手可及的美好校園戀情。
因為向往韓國的校園生活,所以初二的時候我就制定了去韓國讀高中的計劃,打算從高中一直讀到大學。那時候我已經考了韓語四級證書首爾藝術高中,日常交流不成問題。父母很支持我的決定,覺得留學能提高我的能力,還告訴我韓國有先進的芯片技術,讓我好好學習,回來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但由于我的學習成績一般,沒能申請到那些著名的國際學校,最終被韓國一所普通高中錄取。
2021年底,父母把我從深圳送到首爾,希望我提前幾個月適應韓國的生活。這是我們全家第一次去韓國,結果大家都很失望。首爾繁華的地區只有弘大、明洞和江南區,其余的都和國內三線城市差不多。我們還參觀了著名景點景福宮。韓國古裝劇里金碧輝煌的宮殿,就像爸爸說的,現實中就像社區公園。
希希最愛的韓國火鍋
不過事已至此,我的韓國留學生活就此開始。
去之前留學中介的老師就提前告知過我,這所高中幾乎沒有中國人,以前甚至不收留學生,只是近幾年韓國出生率大幅下降,在校學生數量逐年減少,才開放給留學生。
老師強調,韓國普通高中發生歧視或欺凌事件的概率遠高于國際高中。加上當時新冠疫情影響仍在持續,中國人在國外頻頻遭受偏見和誤解。老師告訴我不要惹麻煩,要保護好自己。
盡管我早有心理準備,但還是沒想到,當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自我介紹,說自己是中國人時,班里一個男生居然喊出“中國病毒”,還捂著鼻子夸張地往后退。椅子和地板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音。我整個頭都紅了。
我剛來,人生地不熟,只好忍氣吞聲,好在學校的老師還算負責,專門為此事召開了班會,要求同學們要友善互助,不要排斥外來者。
一個多星期以來,除了老師網校頭條,沒人主動跟我說話。即便我主動跟前后的女生打招呼,她們的回應也很冷淡。體育課是我最尷尬的時候,班上25個人,分組活動的時候,總是只剩下我一個人,然后體育老師就會把我塞進指定的隊伍里。
我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課,下課回到出租屋,感覺孤獨極了。我也試著給同學送吃的、送飲料,以為只要我足夠友善,就會有人愿意和我做朋友。
結果,同學們收下了東西,很是高傲的說了聲“謝謝”,但是對我的態度卻沒有任何改善。
我向在首爾大學讀書的表妹求助,問她我該怎么辦。表妹很驚訝,因為她從國際高中到大學,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她的韓國同學都很友好。于是她向當地的朋友求助。朋友給出的解決辦法是,炫耀自己的財富,穿有標志的衣服,用名牌的化妝品,盡可能地傲慢,不要討好他們。
我心不在焉地拼了一套品牌服裝,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行走的logo展示架,很是慚愧。果然,一進學校,人們就盯著我看,紛紛扭過頭來看我。
進教室后,我拿出化妝包,問前排女生能不能教我化妝。韓國女生大多從高中開始就開始化妝了。她看著我把大牌化妝品都擺上桌子,連連驚呼。一群女生圍在我身邊,我專心致志地化妝,女生們興奮地討論著我的化妝品,問我各種問題:“你們家是財閥嗎?怎么只能用名牌?”“能借你口紅用嗎?”“中國人皮膚真好!”也有人用了我的東西,諷刺地說:“可能都是假貨吧,中國不是到處都是假貨嗎?”
那天之后,我得到了“公主”這個綽號。雖然每次被這樣叫我都覺得很尷尬,但我終于不再是一個脆弱的“隱形人”。我也交了幾個朋友。當然我知道這樣交的朋友可能不是那么可靠,但至少在人際交往方面,我終于克服了第一個困難。
分裂的校園文化
在韓國呆了一段時間之后,我逐漸發現韓國的校園文化非常分裂。
一方面,韓國的教育很特別,他們重視學習,相信學習可以改變命運。韓國有句俗語:“就算賣掉房子,也要送孩子去補習班。”韓國人口5000萬,有10多萬所補習班。我們班上所有學生都報了補習班。為了不考試墊底,我不得不努力去上補習班。
但另一方面,他們除了學習之外還做很多其他的事情。
學長學姐文化在韓國校園根深蒂固。學長在學姐面前威嚴無比。有時候和同學在走廊玩耍,遇到來“視察”的學長,同學們會突然拉著我鞠躬,大喊一聲:“XX學長你好!”直到學長再也看不到我們,我們才站直了身子。很多人都熱衷于和學長搞好關系,只要有個熟的學長,就能在同齡人面前炫耀一番,說明在學校里有人給自己撐腰。
韓國人的階級觀念也是根深蒂固的,一舉一動都體現著“有錢無罪,沒錢就是罪”的思想。我們班有個同學,單親家庭,家庭條件一般,爸爸在菜市場賣海鮮。有一次,其他同學看見他和爸爸站在一起賣魚,很快全班同學都知道他家是賣魚的。
男生經常以開玩笑的名義欺負他,會往他的水杯里放一條小魚,說:“嘿,朋友,我送你的禮物,你喜歡嗎?”或者湊近聞他的頭發,故意喊:“喂,你今天沒洗頭嗎?好咸??!”這個同學沒有反抗,而是默默地幫別人跑腿、寫作業、打掃房間。
我問一個熟悉的同學,韓國不是有專門為學生提供幫助的反欺凌組織嗎?他為什么不告訴老師?
同學們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他怎么會被欺負?連打都沒打,只是朋友之間的玩笑而已?!表n國人對于校園霸凌的定義比較模糊,言語霸凌往往不包含在內。每次看到都覺得心里不舒服,很想站出來制止這種行為,但猶豫再三,還是沒有勇氣插手別人的事情。
幾乎每所學校都能看到反校園暴力的口號。
不但同學之間地位不平等,后來我發現,就算在校園戀情中,男女之間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
我們高中,高年級的男生通常喜歡追求低年級的女生,而且會利用自己高年級的身份逼迫女生答應。如果女生拒絕,就會被指責忘恩負義,還會被欺負、污蔑。有的女生不敢開口,只能被逼著答應和高年級的女生交往。
我有一個女朋友,在學校里以長相出名,每次下課都會有男生來我們班門口找她,有的學長會在課間把她叫出來聊天,然后用一些很普通的禮物強迫她,周末請她唱歌,甚至約會時還會撫摸她、說一些露骨的話。
朋友因為被騷擾追求,心情很苦,周末學習時間被占用,導致成績下降,每天都提心吊膽。但她不敢直接拒絕?!巴磔叢豢赦枘骈L輩”是韓國人刻在骨子里的紀律。顧及男生的面子,她只能委婉地說,他們兩個不適合。
我想象中的韓劇里的浪漫愛情在親眼目睹朋友的遭遇后徹底破滅了。在我看來,這就是性騷擾和霸凌。所以當我再次看到那個看起來像流氓的所謂高中生,抱著朋友的肩膀,用手指有意無意地摩擦著朋友的胸部時,我再也忍受不了了,沖過去把朋友從他懷里拉了出來。
對方勃然大怒,破口大罵,似乎要打我。韓國人罵人的話就那么幾個,還有一些我聽不懂的俚語,所以對我影響不大。我性格比較兇,所以當他罵我的時候,我就用中文罵回去,“你尿尿不看看自己,像鱷魚一樣,還敢追我朋友?”
中國人的臟話簡潔生動,極其羞辱。周圍的同學們都發出了驚呼,用英雄般的眼神看著我。那個高三的男生被我挑釁了,憤怒地沖過來把我推倒在地。這是我第一次被打,我很害怕,但又不想在韓國人面前丟中國人的臉,就沖過去打了他一巴掌。
那一刻,全場寂靜無聲,我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就在我慌亂不知所措的時候,老師及時趕到,讓我們互相道歉,寫檢討書。
從辦公室回到教室后,一進門同學們就瘋狂鼓掌,讓我有些尷尬。被騷擾的朋友特別感動,甚至抱住我哭了。女生們夸我勇敢,真誠,是宇宙最好的朋友。那一刻,我相信我和她們的友誼是真實的。
那時候,我在學校里出名了。人們開始說我是“不給長輩面子”的富二代,是不能得罪的人。當初我遭遇的排斥和歧視,幾乎再也沒有發生過。
對校園暴力說“不”
就在我以為事情已經結束了的時候,高二的第一學期,學校負責防治校園暴力的老師突然找到我,讓我擔任反對校園暴力代表。
該老師表示,在韓國,校園暴力行為有時很難界定,老師也不知道如何管理,所以很容易糊涂。由于去年該校校園暴力通過率不達標,學校今年想成立反校園暴力俱樂部,為學生提供保護。
老師解釋說,選擇我的原因是“中國人好像不太在意韓國的階級文化,而且你特別怕受傷?!蔽倚廊唤邮芰?。
一開始,俱樂部只有我和朋友兩個成員,盡管我們每天都在宣傳,但活動室卻冷冷清清,根本沒人來。我以為沒有欺凌事件,但在每月一次的校園暴力匿名調查中,18% 的人報告稱遭受過言語暴力,3% 的人報告稱遭受過身體暴力。我們學校不到 300 人,這個比例非常嚴重。
預防校園暴力公益行動
朋友告訴我,韓國的校園霸凌通常很隱蔽,并不像韓劇里那么戲劇化,沒有多少人采取身體行動,大部分霸凌都是言語暴力和孤立,比如“你怎么還不死”、“我好煩,你的生活污染了韓國的空氣”、“去上廁所,那才是你應該去的地方”……
被欺負的人不會輕易向老師投訴,因為韓國學生鄙視這樣的行為,認為這是軟弱的表現。受害者也認為告訴老師后自己的處境會更糟。而且過去對于證據確鑿的施暴者,最嚴厲的處罰也只是給他“劃一條紅線”,與國內學校的重大違紀記過無異,對后續升學沒有實質性影響。
我們想了各種辦法,最后決定把“反校園暴力教室”改成“課間自習室”。一來,原來的名稱太過直白,很多學生不好意思去。二來,校園霸凌一般發生在課間,我們以學習為借口,把受霸凌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給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還邀請老師輪流值班,霸凌者根本不敢騷擾。
在反對校園暴力的演講中,我作為社團代表上臺發言,我說:“被孤立沒關系,課間去自習室,這里有很多朋友;被言語欺負沒關系,下課就跑到自習室,人家連跟你說話的機會都沒有;被身體欺負也沒關系,我們社團全體成員都會支持你!我們的大哥是誰?反校園暴力組織的老師們!他們時刻都在保護著我們!朋友們,勇敢起來!”
我還沒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成員們夸我是“文字天才”。隨著我們一天天的努力,社團也越來越壯大。大家一起學習、一起交流,氣氛非常融洽。學校每月一次的校園暴力匿名調查中,受害者的比例也在慢慢減少。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茜茜和朋友們為在學校被欺負的同學準備的卡片
然而,不到半年,就發生了一件讓我心寒的事。學校里的一些學生在得知我是中國人后,集體寫信給學校領導,要求撤掉我的代表職務,“韓國人怎么能受中國人管教?”“美國人管我們還行,難道我們也想受中國人管教嗎?”
近年來,由于文化沖突,中韓兩國網民經常表現出不可調和的態度,記得韓國有一項調查顯示,91%的韓國年輕人對中國人沒有好感。
那段時間,我成了輿論的焦點,有時走在校園里,有同學經過時會悄悄對我說:“滾回你的國家去!”那時候,我有強烈的輟學欲望,每天都會哭,對韓國僅有的好感也完全消失了。
幸好大部分同學都很理智,會站出來制止歧視言論。我的朋友們一直支持我。為了保護我,一些成員退學抗議。他們還寫信給校長,說學校里有些老師歧視國籍。他們會和我一起去中國大使館反映情況,把這當成外交問題。他們會為我作證!
雖然我早就知道韓國人喜歡夸大其詞,但是他們竟然把這件事上升到國家層面,還是讓我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很快,校長找到了我,并和社團負責人一起向我道歉,請求我的理解和原諒。
朋友們想為我辯護,但我勸他們別再說了。這件事也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韓國年輕人,打破了我對他們的刻板印象。在我看來,雖然他們的社會制度和文化經常壓迫他們,但很多人仍然保留著屬于年輕人的真誠和善良。
與員工聚會的韓式晚餐
轉眼間我在韓國留學已經兩年半了,在這兩年里,我經歷過失落、孤獨、絕望,但也收獲了快樂、成就感首爾藝術高中,以及超越國籍的真摯愛情。
很難說去韓國留學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但我覺得這段經歷讓我看到了生活真實的一面,也懂得了真愛的可貴。我會繼續在韓國學習,不管發生什么,希望自己能繼續做一個正直勇敢的人。
熙熙和濟州島的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