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重要的是網民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
今年6月1日是《網絡安全法》實施一周年。一年來,一批違法網站和賬號被依法關閉,一些網絡安全保障不力的平臺被依法問責,一批網絡犯罪案件被依法偵破,網絡環境更加安全。
如今,網絡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刪除網址,置身于網海之中,我們該做好哪些防范?如何規避安全風險?小心免費WiFi、謹防隱私訪問、驗證在線支付、定期修改密碼、查看可疑鏈接、少點擊、少泄露社交信息、勤更新殺毒軟件……《安全上網七大秘笈助你‘掃雷’》是幫助網民提高網絡安全意識,更好地運用科技和法律武器,共同織緊網絡安全的籬笆的特別策劃。
在互聯網網關上使用免費 Wi-Fi 時要小心
網友稱:等地鐵的時候,我上網,用手機搜索免費WiFi信號,輸入手機號后收到驗證碼,但登錄半小時后手機就關機了,一開始以為是月租余額不夠,又轉了幾十塊錢,還是關機,打電話到客服才知道,手機上網被扣了500元。
@小貼士:公共場所發現的一些免費、未鎖定的WiFi,安全防護較弱,不要被共享WiFi的小好處誘惑,可能導致手機銀行卡信息、應用賬號密碼等被盜用。盡量不使用沒有驗證或密碼的WiFi熱點,如需使用,建議將WiFi連接設置為手動,并開啟安全的VPN通道,網銀、支付寶等記得通過專門的APP客戶端登錄,不使用WiFi時最好關閉WiFi自動連接功能。在非公共場所,包括自家的路由器,最好開啟無線網絡加密,防止有人在未經你同意的情況下盜用網絡或監聽你的網絡。選擇和使用智能物聯網設備需謹慎,目前大部分設備還是依靠通過手機App等方式獲取上網憑證。
授權隱私訪問時要小心
有網友稱:我曾經下載過一款手機游戲,安裝時就彈出彈窗提醒我需要獲取幾個隱私權限,包括通話記錄、訪問聯系人等。我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去查看了一下。但過了一會兒,收到一條短信提醒,顯示手機設置了呼叫轉移,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個人信息被黑心軟件竊取了。
@Tips:獲取部分隱私權限是手機APP運行的必要步驟,但過多的權限可能導致隱私泄露。安裝手機軟件時,一定要仔細閱讀隱私條款,明確手機軟件調用了哪些隱私權限,特別是是否涉及訪問短信日志、修改通話記錄、開啟麥克風或攝像頭等敏感權限。如果遇到過多請求,可以考慮放棄安裝,選擇其他軟件。日常要做好隱私授權管理,關閉不必要或潛在的安全風險。另外,打開“性格測試”、“集贊贏獎品”、“幫忙砍價”等頁面時,要時刻提高警惕,不要隨意填寫手機號、身份證號等信息。
資格和付款安全很重要。
網友稱:自己網購第二天就接到所謂客服電話,稱所購商品交易不成功,登錄購物賬戶后發現所購商品確實沒了,便按對方要求“登記”了支付時使用的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并如實告知了收到的3個手機驗證碼。沒想到,沒過多久就發現自己銀行卡里的押金被轉走了。
@小貼士:網購時一定要選擇信譽好的商家和正規APP,登錄購物網站時先核實網站域名是否正確,注意支付網站以“https://”開頭,且大多有掛鎖等防偽安全標識,謹慎填寫姓名、身份證號、銀行賬戶等敏感信息。不要隨意點擊手機短信中的網址鏈接,謹慎點擊商家通過即時通訊工具發送的各種鏈接,謹防釣魚網站。支付APP只綁定小額銀行卡,刪除APP前記得解綁銀行卡。可以考慮下載安裝標準的手機、電腦管理軟件來幫助識別。
密碼應定期更改,且不應太簡單
一名網友稱:出差途中不小心遺失手機,一開始沒留意,但換了新SIM卡后才發現手機遺失時已經使用微信支付交易了幾天,花掉了近2萬元網校哪個好,后來才發現,雖然設置了開機密碼和支付密碼,但密碼過于簡單,對方拿起手機試了好幾次才猜出密碼。
@Tips:設置密碼時,避免使用簡單、有規律的數字或字母組合,如“abcde”等。盡量避免使用姓名拼音或縮寫、生日、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的部分內容作為密碼依據。日常使用中,養成定期修改密碼的習慣,根據賬戶重要性、是否涉及財產等進行管理,避免將同一密碼用于多個用途。另外,在公共設備上登錄個人賬戶時,注意不要勾選“記住”選項,請選擇“默認登錄”、“默認密碼”等選項,盡量選擇匿名登錄。盡量不要在公共設備上使用網銀、輸入銀行賬戶、支付寶等密碼。
關閉鏈接,謹防假貨。請先驗證
該網友稱:微信上一個朋友給我發了一張彩票中獎截圖,我看到后很激動,就打開了圖中一個彩票網站鏈接。在網站引導下,我注冊了賬號,充值購買彩票如何刪除網址,小賺一筆后繼續充值。輸了幾十萬一無所獲后,才發現這是一個假彩票網站,并已被后臺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