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湖街小學(新城區)。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蘇湖街小學前??身是1932年創建的綏遠省歸綏師范學校附屬實驗小學,1950年改名為綏遠省立干部子弟小學,1954年改名為蘇湖街小學,1978年被確定為自治區、市、區三級重點小學。
1984年改為實驗小學。1960年起,開展學制改革和集中識字實驗。1984年起,學校系統地開展學制、集中識字、閱讀單元序列教學、講課等教育改革實驗。學校努力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加強思想品德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教育質量不斷提高。
2.農業大學附屬小學(賽哈區)。
內蒙古農業大學附屬小學位于內蒙古農業大學西區,是經教育廳、內蒙古農業大學和新城區教育局批準,于2000年1月由原內蒙古農牧學院子弟小學改制為全日制小學,實行民辦公助學體制。改制五年來,已發展成為一所環境優美、校風優良、校園文化濃郁、辦學條件良好、教學質量較高、辦學特色鮮明、社會聲譽較高的學校。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現有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有前后兩個1萬平方米操場,98間多媒體學生教室,4間計算機教室呼市小學排名前十,2間科學實驗室,2間生物實驗室,2間物理實驗室,2間化學實驗室,2間舞蹈教室,2間美術教室,多功能廳,1間1700平方米半地下防風雨操場。學校還設有網絡中心、紅領巾電視臺、紅領巾廣播室、印刷室等。
3.北苑街小學(新城區)。
北苑實驗小學始建于1963年,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北苑街道星火巷。校園占地面積924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48個,在校學生2606人。現有教職工104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62人,占60%。有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的優秀教師34人,占32%。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是北苑小學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早在年初,新城區政府工作報告就將北園小學北校區及曼小分校列為重點工作。如今曼小項目獲批,北園小學北校區建設也取得新進展。據學校接近人士透露,該地塊或將用于北園小學北校區的建設。此外,該地塊還要求競買人提供《復興營城中村改造項目學校建設協議》,并承諾建成后將學校無償移交給新城區政府。
4.青山小學(新城區)。
青山小學始建于1949年,這所與共和國同齡的鄉村小學,恰好見證了黨和政府對農村教育的重視。學校教學設施齊全,實驗室設備和教學設備基本符合教育部、省教育廳頒發的標準要求。學校現有5個教學班,近百名學生,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7名教師均為中青年教師,從教年限均在12年以上,學歷合格,其中大專以上學歷教師2名。
據了解,新城區青山小學與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四中學相鄰,兩校門前每天有大量家長和車輛接送學生呼市小學排名前十網校頭條,經常導致學生上下學時交通擁堵,存在交通安全隱患。鑒于此,新城區交警大隊建議,在金海路橋下道路恢復通行時,在兩校門前臨街空地安裝隔離護欄,構建上下學安全防護帶,將學生、家長、接送車輛疏導至安全通道,確保學生和家長的人身安全。
5.滿族小學(新城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最早建立的公立滿族小學。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一所滿族小學。始建于1957年。截至1990年,有14個教學班,學生700余人,教職工近50人。建校以來,已畢業學生3000余人,其中五分之一是滿族學生。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學校建起了教學樓,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歷來重視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多次被上級評為“民族團結先進集體”、“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學校內極具滿族風情的呼和浩特滿族小學,是全國僅??有的兩所以滿族命名的小學之一。(另一所位于廣州)
6.關帝廟小學(新城區)。
關帝廟街小學,位于塞外綠城呼和浩特市中心,始建于1911年,歷經滄桑,培育積累了優良的辦學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鑄就了“樂于奉獻、敢于超越”的關小精神,無數才華橫溢的學子在這里度過了美好的童年。
關帝廟街道小學現有25個班級,在校學生1700人,教職工71人,其中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究帶頭人”1人,內蒙古“模范”輔導員、內蒙古教學能手1人,呼和浩特市教學能手2人,新城區教學能手10人,新城區學科帶頭人1人,新城區教學新人3人,新城區十佳班主任1人。
7. 雙語學校(賽哈區)。
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那和雅雙語學校始建于1998年,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是全市首所英漢雙語學校,內蒙古首批民辦示范學校。學校占地面積10764平方米,有自己的食堂和公寓樓,與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那和雅幼兒園為同一管理團隊。
現有在校學生1027人,教學班27個,教職工127人。學校秉承“求是創新、走向世界”的辦學理念,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更多家庭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辦學二十余年來,得到社會和家長的廣泛認可。
寄宿制學校有自己的宿舍樓和食堂,可解決雙職工家庭家長接送孩子無人的困擾,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每間宿舍配有專職宿舍管理老師,有獨立的衛生間和盥洗室。學校設有醫務室,聘用專職校醫(副主任醫師資格)和保健員。
8.南門外小學(賽哈區)。
第一所是位于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的西林南路小學,該校曾獲“全國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小學。緊隨其后的是輪南路小學,該校同樣位于賽罕區,是呼和浩特市乃至內蒙古家長十分重視的一所小學。
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西林南路小學文化底蘊深厚,始終堅持建設崇高先進的學校文化,同時積極探索創新學校管理模式,堅持嚴格、規范、細致、人性化的現代學校管理。
在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西林南路小學打造了一支“熱愛學生、善于合作、精通業務”的教師隊伍,培養了“勇敢、善于思考、勤于實踐”的學生。學校整個校園布局科學,景觀文化氛圍濃厚,設施設備齊全,集功能性、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
9.南馬路小學(回民區)。
學校教學設施十分齊全,有現代化數字化語音教室、計算機室2個、可同時容納60名教師的大型精神家園2個、教師電子辦公室、各班多媒體教室29間、公共多功能多媒體教室3間、6個年級圖書閱覽室、自然科學實驗室、藝術活動室、科技活動室和音樂廳等。
南馬路小學把建設人性化的校園文化、立足信息化教育建設高質量教育作為學校辦學特色。為此,學校以先進的辦學理念為引領、以人性化管理為保障、以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為載體,積極營造溫馨愜意的校園文化,營造有利于學校每個人發展成長的學習、工作環境和空間,使學校真正成為每一位師生學習、工作乃至生活的精神家園。
10.太平街小學。
太平街小學祥生城校區于2021年4月30日由祥生集團、呼和浩特市回民區人民政府、太平街小學三方正式簽約捐建。回民區太平街小學始建于1948年,辦學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經驗豐富,位居全市優秀小學行列,榮獲呼和浩特市義務教育示范校、內蒙古自治區義務教育示范校、內蒙古自治區義務教育實驗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隨著太平街小學祥生城校區復工、回民區第二幼兒園祥生·東方月分校簽約、“呼和浩特二中優質生源地”求是學校高中部復工,圍繞祥生城項目形成了一條優質的K15教育鏈條。回民區第二幼兒園祥生東方月分校由祥生地產與回民區教育局于2022年4月29日簽約,該幼兒園主校區是內蒙古首家托幼早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