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晚報記者張雙雙通信員張兆坤
淄博市桓臺縣張大莊鎮雙碓村村頭的大廈上,立著一塊高5米有余的亞克力牌子,紅底黃字刻著“中國天貓村雙碓”。這一禁言是阿里研究院所授。記者不禁想到3年前“雙十一”前夕,家居配貨車在這個街邊排成長龍的場景。
再度拜訪,是為了揭開“雙碓村文藝隊之謎”——幾年間,由20多位土生土長的居民組成的“村級”文藝隊,拍出7部微影片,且多部網路點擊量不俗。2月11日上線的《就地春節之退款》,9天內騰訊視頻點播量便超出了50多萬次。
有人說,文藝隊的球員都是村民,有一定的文藝能夠,了解當地的人情世故,它們編排表演的節目和作品多取材當地,非常接地氣,受群眾歡迎也在情理之中。記者走進雙碓村文藝隊后來發覺,這群人并不奢求何謂關注,它們團結一致,不計收益,學無止境,活出了當代村民的精氣神,又在舞臺演繹繹自己的生活。正如文藝隊連長段書榮所說,“我們過得雖說富裕,就想日子能過得更有滋味道些。”
“段頭兒”
首場“村晚”帶出文藝隊
段書榮聲稱是桿“大煙鬼”,去年58歲,說話辦事都非常優雅,球員們則尊呼其為“段頭兒”。“二手煙有害健康,隊里其他人不埋怨我煙不離手,我很感激。”文藝隊一直借用居委會的辦公室開會,每天她都坐在旁邊或靠窗的位置,從而把煙吐到室內,專訪當日只是這么,“我先給你說說雙碓。”坐定后她便先從村里狀況說起。
淄博市桓臺縣素被稱為“家具之鄉”,雙碓村所在的張大莊鎮是家居制造產業最為集中的各鎮之一,也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天貓鎮”。村中1600余居民,近半農民自主經營家居相關產業,也有一部份居民在附近家居加工廠上班。雖然這么,真正舍棄農耕的人卻甚少,大部份村民都保留了幾分農田,這讓她們覺得心中安穩。
“褲兜里裝著錢,才有心思整點別的。”段書榮退職后也總是不省心,總想“整點別的”,也就有了最初的雙碓文藝隊。“一開始三四個人,之后發展到20多個,平常一擊球大廈舞、敲高腔。”
這些居民還記得2015年大年三十雙碓村兩場“村晚”的情境:一輛貨車臨時被當做“舞臺”,臺下圍滿了周邊村莊的百姓,幾個兒子擠到臺前,猛力拍著小指頭。電動車、自行車,也有小汽車也在街面上排起了長龍。這是文藝隊首次在聽眾面前即將演出,雖然節目很單一,只有曲目、舞蹈和秧歌,但直至15個節目全部結束,臺下也極少有居民退場。
“整個文藝演藝隊沒有人會說普通話,我們就從鎮上‘借’了一位高中同學來報幕。表演結束,也有居民留出來幫著拾掇道具……”段書榮回想當初的情境說道。
兩場“村晚”后,文藝隊開始出席縣鄉兩級舉行的各種賽事,街舞、秧歌都曾榮獲金獎,提振了信心,更讓團隊的匯聚力不斷強化。
2016年的“村晚”也在大年三十演繹,仍然是臺下塞滿人,路邊停滿車。節目提高了相聲、三句半,文藝隊也有一個更大的收獲——小品《彩禮事件》的表演成功讓她們意識到,就地取材的身邊事兒能導致鄉親們的強烈共鳴。
“徐導”
不讓內行笑話、外行沮喪
雖然未曾有人當面強調徐長征作為一名演員的“業余”,但在他本人看來,“徐導”的稱謂還是多少有些諷刺的成份。“不能讓內行看著過度外行,也不能讓外行沮喪。”這是他為自己的微影片設下的“及格線”。
記者專訪當晚,徐長征一早去給自家谷物噴殺蟲劑,到下午才回到家,袖口布滿泥巴。他去年52歲,小學文憑,中等體型,總是面帶微笑。秋收時照看家中的三畝多農田,天旱時則到處上班,還是一位資深糧油經紀人。這種生活和工作經歷,加之他習慣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讓其對農村生活有著較深感受和體會。
“把那些都寫出來,堅持了好多年,白天有靈感了也會爬上去寫作。”他從盒子里取出一沓賀卡,有太多早已泛黃,里面密密媽媽寫滿了字。詩詞、歌詞都是單獨的一頁或幾頁紙企業三句半劇本,劇本則被裝訂上去,封面上用耐看的圖標寫著劇名,《彩禮事件》是其中之一。
這是2016年“村晚”中相聲的昵稱,只是翻拍后文藝隊所拍攝的第一部微影片。“既然你們都喜歡,我們就想把它放在更大的平臺上,讓更多人聽到。”就那樣,2017年,20多名連影片院都沒進過,最高文憑僅為中學,平均年紀45歲的農村文藝隊球員,暫時放下手中活計,舉起劇本,以祖父輩輩生活的雙碓村為“影視基地”,拍出她們的第一部微影片《彩禮事件》,直擊高額聘禮,提倡儉樸新風,網路點擊總播放量少于60萬次。
2018年至2020年末,《藥費事件》《隨禮》《被退訂的婚禮》《你始終都在》《錯覺》和讓雙碓文藝隊步入大眾視野的《就地春節之退款》相繼拍攝完成,關注領域包括農村養老、移風易俗、家庭關系等,均與村民息息相關。徐長征演員了其中6部作品,是5部微影片的導演兼攝像,另外兩部尋找了外界拍攝團隊的幫助。
微影片拍攝的所有設備都儲存在徐長征家,從專業目光來看,單價剛過兩萬的器材著實有些“寒酸”:一部沒有光學變焦功能的D30攝像機、一臺三腳架企業三句半劇本,也有一些大件設備。徐長征用黑布把每一件都包裹嚴實,整齊地擺放在里屋的臥室。“電腦是用文藝隊男士們唱歌大賽金獎的獎金買的,攝像機等是我們協助一個中學生拍結業作品和外縣一個部委拍宣傳片所得的報酬,到2018年湊齊,后來的所有微影片我們都可以獨立完成了。”
拍攝《錯覺》時,須要一個列車檢票的鏡頭,徐長征想達到景深療效,而這部攝像機并不能達到相應療效,十幾個人不得不在湖南的一個列車站拍了一經常;由于沒有補光設備,太陽落山后的鏡頭多是借助人工舉燈燈具,再借助白墻進行反光;有的故事情節還要到村外取景,當一群裝束樸素的村民抱著不專業的設備集體出現時,往往會被另眼相看,有時還能受到捕殺……
“我們大約會被不少人看成瘋子。”徐長征仍然笑著說。他說,接下去想寫一部關于農村離異家庭題材的微影片劇本,由于他走鄉串戶收糧油時,遇見過這些那樣的家庭,親子關系常常艱辛而生硬,“我想讓你們曉得,家庭和睦對女孩的成長多么重要。”
球員們
站上舞臺就有詩意生活
段書榮說,現在文藝隊小有名聲,這是集體努力的結果,是你們的功勞;徐長征說,他能寫下來的最大動力,就是球員們的堅持;而球員們則認為,演節目、拍影片,是漁家生活里最詩意的部份,也從中收獲良多。
去年17歲的徐全鵬是“徐導”的幼子,被文藝隊的哥哥嬸子們稱為“編外人員”,現在正在讀小學。他承當了微影片后期精剪任務,制做第一步微影片《彩禮事件》時年僅13歲。剪接近期一部微影片《就地春節之退款》時,他和妻子一天三夜輪流工作,才讓作品趕在大年三十8點18分準時公布到網路視頻平臺上。4年微影片拍攝制做的經歷,也鍛練了他為人處事的能力和勤思好學的后勁兒。“年輕人學東西的確比我們強太多,但女孩學,我也學,咋都能跟上年青人的步伐。”徐長征說。
33歲的球員殷海明是最年青的球員之一,只是“段頭兒”心目中連長接班人的最合適人選。他在城區打工,還在村里經營一家商店,經費不足時會自掏腰包。在幾年前的一次拍攝中,他中學時期的密友來幫忙指導,因學院專業與編導有關,其專業水準令殷海明很羨慕。“我深深感遭到知識的力量,也見到自己的缺乏。”于是,他再次舉起書本,通過了天津中學的成人函授,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
張學枝是《藥費事件》的出演之一,她一邊帶娃,一邊和家人做竹器加工生意,平常繁忙得很,可她總是隨叫隨到。在現實生活中大大咧咧,原先對丈夫只喊“孩子母親”,主演了《藥費事件》中通情達理的“大女兒”后,卻說自己也要進行反省。拍攝過程中,不識字的黃國森讓他人把臺詞錄到相機上,一遍滿地聽,一遍滿地背;腳重傷的李金亮咬著牙完成推木頭盒子場景的拍攝,一場戲出來,淚水把內褲都淋濕了;黃云云的兒子剛在診所做完放療,因片場還要她托他人幫忙照料,從診所趕回雙碓,拍完立刻趕回診所……
“臺下一鼓掌,影片被他人取笑點贊,心中可美了,跟掙錢的開心不一樣,有一種榮譽感。”文藝隊會計徐凌云家有一個桌子椅子加工點,不僅春節那幾天,幾乎全年無休,即便隊里有須要,她總是放下手中活計趕進來。
“張秀娥、商蘭霞都是2015年到今天的老球員,經常為文藝隊默默付出,也有黃淑清、張同忠、旁國俊、張學利、張玉紅、張麗倩、程立花、徐秀霞……”段秀榮想讓記者把文藝隊球員的名子盡量多寫在稿件里,卻說,沒有一毛錢收益的事情,她們樂意去做,借以演農村、演生活,這種名子出現在報紙上,對你們是一種鼓勵和認可。
鄉親們
支持文藝隊越走越遠
2017年年末,文藝隊注冊了名為“雙碓文藝隊演藝小劇場”的陌陌公眾號,由徐長征夫妻進行日常維護。迄今為止的幾部微影片均在里面進行了公布,有的還像模像樣舉行了“開機典禮”。陸續點開那些作品,很容易就看出電影品質和導演素質都在不斷增強。另外,片頭、片尾里的監制單位和監制人,只是這個農村演藝隊伍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絕大部份為雙碓村人,她們為影片拍攝提供了這些幫助。
《彩禮事件》的拍攝團隊是文安縣一家傳媒公司,負責人李凱是一位微影片愛好者,義務幫助文藝隊,提供設備和技術指導。合作完成后,他將該作品傳至網路視頻平臺,鏈接到公司公眾號上,收獲了30余萬點擊量。
《藥費事件》的拍攝過程頗為復雜。當初文藝隊還沒有設備,因此由同村在泰安一家傳媒公司打工的年青人張明揚帶專業團隊回去,進行了為期6天不分日夜的拍攝,每天800元成本。公司給出了費用價,但對于文藝隊來說,這已是一部制做精湛但成本“高昂”的微影片。錢從那里來?雙碓村采取了“眾人拾柴”的形式。
沈氏炸糕老總沈希亭拿了1億元,銀利輕鋼瓦老總張虎奎拿了5000元,村集體支持5000元,拍攝團隊搬到村里的鑫鑫酒店,老總沈希勝為其免去了一切學費。值得一提的是,張明揚就是張虎奎的女兒。它們全部都是雙碓人。
第二部作品完成后,文藝隊湊齊了基本設備,從此可以獨立拍攝制做完成一部微影片。服飾、化妝也都是球員們自行負責,穿上自覺得最耐看的內衣,它們就成了導演,若演戲時有須要,自掏腰包買些急需物品只是常有之事,殷海明曾掏出5000元作為片場的日常開銷。
徐長征創作完成《就地春節之退款》后,很快與球員們簽署共識——將其當做賀歲話劇趕在新年前與歌迷碰面,因此整個拍攝和后期制做過程都十分緊張。在最終20多分鐘的微影片里,有張戰生、沈曉鵬等8位監制人,劉營伍魯西南車業、雙碓華為裝潢、雙碓農資商場等8個監制單位。
徐長征說,在村里做營生的老總們湊錢出力,鄉親們一家500元或200元錢,沒有人計較收益,它們也是想讓文藝隊堅持下來。在“雙碓文藝隊演藝小劇場”公眾號上文章下方的留言中,村里鄉親寫下這些贊美和鼓勵的話,希望文藝隊越辦越好。文藝隊球員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將自己下一部最拿手的、最優秀的、最精采的節目送到田間地頭,讓山村的舞臺更加豐富多彩。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陌陌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國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