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及時、最準確的交流工具,也是進行聯想、想象、歸納、推理等思維活動的重要工具。語言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承載著國家大事、原則、情感和態度,表達了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審美情趣等豐富的民族文化。 因此,漢語被稱為“百科全書之母”。 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突出我校語文學科建設特色,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我校學生語文素養,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有三個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教育功能,注重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 平衡和個性化的發展。 遵循共同基礎與多元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二、基礎及現狀
由于高考的壓力和教學評價體系的滯后,我校語文教學也存在重基礎、輕能力、以題代意見、以考試代讀寫的現象。 師生漢語素養亟待提高。 當然,我校在語文學科建設上也有很大的優勢:是江蘇省高中語文課程基地(課程名稱為“人生奠基經典經驗”),有語文“贛榆中學培養出了李真、何一龍、宋恒、張勇、王錦旗、徐立剛、莫立剛、王敬軍等8名特教教師。 擁有莫立剛名師工作室、“薺菜花”文學社、兩個與漢語省級“十二五”學科建設密切相關的項目等。
三、定位與目標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語文教育的實際情況,我校將在語文課程建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等方面制定發展目標。
1.語文學科特色定位:營造校園語文特色文化氛圍,整合適合學校師生的語文教育教學資源,構建科學高效的“閱讀作文”(三年高學校)教學序列,打造不同類型、風格的精品語文課程,舉辦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活動,培養了一批在全市有影響力的語文名師和一大批讀寫成績豐碩的高素質學生。
2、語文課程建設目標:整合優化江蘇教育版必修課和選修課,編寫以“經典培訓”為主題的校本課程,開發“生活中的語文”微課程。
3、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目標:構建“生態化”、“生活化”、“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打造高質量的閱讀、寫作系列化精品課程或微課。
4、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目標:能夠獨立主持市級以上語文科研項目,撰寫具有獨特見解的教學論文贛榆高級中學,努力成長為本市有一定影響力的語文名師。
5.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鼓勵學生三年內完成不少于500萬字的經典閱讀,鼓勵學生三年內寫不少于30萬字的讀書筆記或練習自由寫作,培養一群具有較高文學水平的學生。 具有語言能力等的合格學生
四、實施途徑和措施
(一)以課程基地建設為核心,優化整合校本語文課程資源。
(徐謙負責)
語文作為一門課程,吸收了語言學知識、文獻學知識、文章知識、文學藝術知識等作為語文課程知識。為了豐富校本語文課程資源,特別是落實《關于《省教育廳關于開展基礎教育課程基地建設促進普通高中高質量特色發展的通知》,明確確立了“以經典奠定人生基礎”的宗旨。 我們努力打造具有經典文化氛圍和我校特色的高中語文課程基地,“經典體驗,奠定人生基礎”
1. 漢語課程建設組織架構
學校成立了“課程基地建設領導小組”,以校長徐光靖為組長,聘請李震教授、莫立剛教授等語文學科專家為顧問。 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語文課程開發總項目組,以白茂東副校長為組長,下設多個子項目組,實行總項目組長負責制。
(一)華文課程開發基地管理委員會
(二)成立語文課程開發總體項目組
2. 語文課程開發的定位與概述
我們以“生命教育”作為課程開發的哲學基礎,貫徹語文課程是為學生提供精神滋養的教育理念——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用生活去體驗,用思想去理解,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具體來說,語文課程的發展就是打造有尊嚴的生活課堂,構建注重學生體驗的審美、開放、活力的課堂,用經典促進學生“立人”、“立言”,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中文。 識字。
本課程旨在“努力構建開放、動態的語文課程”,開發適合高中生學習的經典課程資源。 即通過經典選材和構建語文校本課程,使語文課程內容更加開放、更具時代性。 自然與創新,用經典的深度解讀來提升人生的高度,讓學生在書香中實現自己人生的成長,讓學生的主要生活更加充實和豐富,讓教育的內涵更加深刻和豐富。更加沉重,享受生活的樂趣。 在旅行中享受文化之旅,在促進學校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和教師的發展。
三、課程建設
語文課程模式的構建主要體現傳統(古典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多媒體技術、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的原則,文學(經典)與藝術(雕塑、服裝、碑刻、表演藝術)相結合的原則結合的原則,將學生的經典欣賞、背誦、學習、表演、探究與語文素養培養相結合的原則,面向生活學習、實踐體驗、驗證探究、潛在發現的教學“新課堂””結合我校教學特色和取得的成績,擬重點打造六大“學習平臺”(經典文學培訓平臺、經典文學創作平臺、經典文學閱讀平臺、經典文學表演平臺、書法藝術學習平臺、活動視頻制作平臺),打造四個“經典主題培訓室”(先秦兩漢經典培訓室、唐宋經典培訓室、明清經典培訓室、現當代經典培訓室)室)和五個“語文課程功能室”(文學音像觀摩室、音像制作室、書法學習室、文學創作成果展示室、多功能語文教學實驗教室),建設經典教育劇場、經典文化園和省級贛中語文教師風采園,以此為載體打造語文課程基地。
從課程設置來看,不同的“學習平臺”在學習方法上各有側重,優勢互補,形成整體、協同作用。 它們不僅包含了應用、美學和探究三大核心能力,而且突出了自主性、實踐性和創新性。 “經典文學培訓平臺”和“文學創作平臺”側重于經典文本和文化的探索和學習方法,“經典文學閱讀平臺”和“經典文學表演平臺”側重于體驗經典作品的學習方法活動中,“書法藝術展示平臺”、“活動視頻制作平臺”凸顯實用性和動手能力。
六個“學習平臺”的基本任務是:
①開設相應的校本選修課程;
②組織相關社區成員開展各類學習實踐活動;
③ 為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提供相關信息和指導;
④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學科資源和學術支持。
四個“經典主題培訓室”和五個“漢語課程功能室”將承擔三大功能:一是經典學習,二是活動體驗,三是信息查閱。 這樣,語文課程基地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為學科內涵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學生文化素養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六個“學習平臺”將使語文基礎課程建設變得充實化、系統化、制度化。
4. 中文課程開發內容
項目1(探究學習)
①經典文學培訓平臺(楊德成負責)
成立經學研究活動項目組,成立“懷仁”國學中心。 以十大經典主題學習室為基礎,推出校本經典學習課程。
②經典文學創作平臺(臧文樹負責)
成立文學創作活動項目組,依托“薺菜花”文學社,組織會員參加省、市、縣組織的作文大賽、朗誦比賽,舉辦文學創作講座,編著《薺菜花文學社》社研園》和《薺菜花文摘》。
項目二(活動體驗)
①經典文獻閱讀平臺(寇文勇負責)
成立經典誦讀活動項目組,成立“黃海潮”讀書社,編寫校本教材《經典誦讀》,定期舉辦“傳統節慶經典”等誦讀節,開展經典誦讀舉行了比賽。
②經典文學表演平臺(孫玉紅負責)
成立演出活動項目組,成立“海州灣”演出俱樂部,與學校藝術團合作,將經典文學搬上校園舞臺。
項目三(實用)
①書法藝術學習平臺(唐國田負責)
成立漢字文化學習活動項目組,成立“夾谷山”書法社,通過書法藝術呈現經典詩詞散文。
②活動視頻制作平臺(喬慶雷負責)
在“薺菜花文學社”通訊社的基礎上,成立“薺菜花”小記者團,以音視頻文字形式及時記錄語文課程基地的各項活動,并快速報道。 與贛榆電視臺合作打造《經典鑒賞》等電視專題節目。
5. 課程基地建設
(一)硬件建設
打造一流的基地硬件設施——遍布校園的經典載體、十間經典主題實訓室、五間中文課程功能室、一場一園一園。
校園古典文化氛圍濃厚,道路、橋梁、山石、亭臺樓閣命名、楹聯順利完成; 班級文化建設體現經典主題,多維度、立體化展示經典文化特色; 多功能語文實驗教室的作用日益明顯。
對學校禮堂進行改造,使其承擔經典教育劇場的功能,為課程基地的大型活動提供設施。
圖書館一樓的四個經典主題實訓室進一步豐富資源,提供現代化的電子資源庫,為課程開發提供資源保障。
文獻視聽室(大型報告廳)更新了設備,為課程基地中小型活動提供設施。
科技樓一層將建設影視音像制作室。
完善書法學習室和文學創作成果陳列室(薺花文學社)。
行政樓三樓東側辦公室改建為課程基地辦公室。
在科技大樓北側建設經典文化公園(規劃已完成)。
建設省贛中語文教師魅力園,展示語文名師成果。
(二)課程實施
江蘇省高中語文課程基地“走進經典”系列圖書60余冊,包括《詩經選讀》、《唐宋萬岳詩選讀》、《讀物選讀》等。已編撰《明清小說選》、《現當代散文選讀》、《現當代詩歌選讀》萬字。 下一步是將教材納入課程。
建議《現當代詩詞選讀》、《明清小說選讀》、《唐宋雍容詩詞選讀》、《詩經選讀》高中和高中兩個學年分四個學期進行,每周有專門的時間進行培訓和學習。 老師有教學計劃。 《現當代散文選讀》是一本自讀教材。
擬開展“薺菜花”杯作文大賽、“黃海潮”杯經典誦讀大賽、“海州灣”杯教材戲劇表演大賽、“夾谷山”杯經典作文大賽、“懷仁”杯杯漢語閱讀寫作知識競賽等。 (以上競賽須統一策劃、形成體系。)
聘請大學教授,特別是研究中國學的著名教授作為導師團隊成員。 他定期來學校做國學等方面的學術報告,讓學生與大師面對面。
邀請省內外著名作家或贛榆本地作家來校作創作報告。
邀請知名校友來校講學,如邀請著名演員侯勇做“表演藝術”講座,邀請美國藝術家穆家善在我校“書法藝術”系列講座繼續進行。穆家山美術館”。
深入開展校際交流,批量選派教師在西山中學、南京十三中、蘇州十中語文課程基地建設特色學校,借鑒經驗、借鑒使用外部力量推動自身發展。
開展國際教育交流,不斷學習經驗,站在教育前沿。
6、課程基地重點建設項目
1.2014.7~2014.9:經典教育劇場(餐廳三樓禮堂)改造。
2.2014.7~2014.8:科技樓北側經典文化公園建設。
3.2014.7~2014.8:更新文獻視聽室(大報告廳)設備。
4、其他施工。
(2)以名師工作室活動為引領,積極打造精品語文“讀寫”課程。
(趙忠春負責)
莫立剛名師工作室是連云港市首批語文名師工作室之一。 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定期舉辦語言示范課、專家講座、項目研究交流、全市郊游學習等一系列活動。
名師工作室近期活動的中心議題是利用多功能語文錄播教室,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錄制高質量的“讀寫”課,具體包括:
1、古詩詞鑒賞精品課程。 (鐘玉梅負責)
2、優秀文言文閱讀課程。 (徐偉剛負責)
3、優秀現代散文閱讀課程。 (趙忠春負責)
4、優秀現代小說閱讀課程。 (徐艷蓮負責)
5.優秀的寫作指導課程。 (王春迪負責)
6.優秀的寫作和評價課程。 (楊德成負責)
7.優秀的說明性閱讀課程。 (臧文樹 負責)
8.優秀的實踐閱讀課程。 (王野負責)
9、考點復習指導精品課程。 (唐國田負責)
10、精品試卷批注課程。 (蔣長權負責)
這些不同類型的精品課程應呈現“生態”、“生活化”、“生活化”三大特征。
(三)以項目研究為抓手,努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徐艷蓮負責)
課題“贛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群體’‘專項’研究”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自籌)項目,項目編號:Bb /2013/02/134。 本課題近期工作安排如下:
一、研究目標
①開發利用贛榆中學有利于“語文特級教師群體”成長的優勢環境資源贛榆高級中學,為學校培養高層次人才特別是新語文特級人才提供“正能量”級教師隊伍。
②整合傳承贛榆中學“語文特級班主任團”語文教學中的“特”智慧成果,縱向橫向分析研究課例,書寫特級語文教師的教學思想和風格記錄,形成區域漢語教學的“特殊”合力。
③對比總結贛榆中學“語文特教團”的語文教學特色,撰寫特級教師訪談、教育故事、成長啟示等,力求讓中青年教師直觀、??快速熟悉并學習他們“可持續發展”的地方。
④鼓勵和鞭策作為研究主體的“語文特級教師群體”進行自我反思,促使他們在“后特級教師時期”毫不松懈,堅持更多的科學研究和更高的教學追求。
2.課題研究內容(子課題設計)
①“語文特級教師群體”成長學校的“特殊”環境研究
比如,研究贛榆中學語文組“薪火相傳”的傳統、學校語文教師隊伍建設、校園語文學習環境等。
②“漢語特師群體”漢語專業為何能“?!卑l展研究
例如,學習他們的自主發展意識、深厚的學術功底、旺盛的斗志、寬容合作的態度、善于反思課堂問題、善于科學研究和設計等。
③“語文特級班主任小組”“特”語文教學理念研究
例如,可以從他們的“思維創新論”、“學生中心論”、“生命本源論”、“實踐本體論”、“習慣本質論”等方面進行研究。
④“特級語文教師”“特”課研究
比如,研究他們在閱讀教學、作文教學、或者精品課、家庭課等方面的課程特點。
⑤“漢語特級教師群體”對學生的“特殊”影響研究
例如,研究它們對學生語文學習、文學閱讀、文學創作、人格發展等的影響。
⑥“中國特級教師團”對青年教師的“特殊”指導研究
例如,可以從“閱讀”、“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對青年教師的指導進行研究。
⑦“語文特級教師群體”“前特級教師時期”與“后特級教師時期”教育教學工作的“專題”比較研究
比如比較不同時期他們的教學方法、研究方向、教學理念、教學風格的變化等。
⑧“語文特級教師群體”成長路徑的“特”啟示研究
本研究因研究小組成員的研究感受不同而有所不同。 兩位主持人和參與者必須寫出不同的研究啟示。
這項研究的重點是:
贛榆中學“語文特師團”語文專業為何能走“特”路的研究
贛榆中學“語文特級班主任小組”“特”語文教學理念研究
贛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團”“特”課研究
贛榆中學“語文特級班主任群體”對學生的“特殊”影響研究
三、項目研究計劃及步驟
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13.03-2013.10)
①收集整理贛榆中學“語文特級班主任組”教師語文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的文字和視頻材料。
②成立項目研究小組,研究相關材料,討論項目的研究方向、目標和具體內容,撰寫項目申請評審函。
(二)實施階段(2013.11-2015.06)
①從學校環境和語文學科角度,研究贛榆中學“語文特級班主任群體”能夠迅速成長、與其他學校、其他學科截然不同的“特殊”原因。 研究應側重于學校間和學科間的比較。 (2013.11—2014.03)
②從共性歸納和個性比較的角度,研究贛榆中學“語文特級班主任群體”的集體教學智慧和個體教學風格。 研究應采用訪談和實際考察的方式,力求多方面、立體、客觀地了解和評價這一特殊群體。 (2014.04—2014.12)
③從傳承與反思的角度,研究贛榆中學“語文特色班主任團”對學生培養和青年教師示范引領的可持續影響。 研究要注重對學生個體和青年教師的反饋調查,真正獲得有利于研究者自身發展和語文專業未來發展的“特殊”成長啟發。 (2015.01—2015.06)
(三)總結階段(2015.07-2015.12)
整合整理各分課題的研究成果,撰寫項目結論報告。
六、近期項目研究工作分工
(1)收集特級教師教育教學成果并編成書(2014.08)
具體包括特級教師的個人簡介、教學理念、發表論文、精彩課例、文學創作、教育博客、成長經歷、語文教育教學故事等。 建立特級教師個人電子數據庫并編成冊。
①李真老師相關資料——尚彥聯負責收集整理
②何一龍老師相關資料——鐘玉梅負責收集整理
③唐國田負責收集整理張勇老師相關資料
④宋恒老師相關資料——王春迪負責收集整理
⑤莫立剛老師相關資料——趙忠春負責收集整理
⑥王靜君老師相關信息——孫艷負責收集整理
⑦王進奇、徐立剛兩位老師的相關信息——徐偉剛負責收集整理
(2)每個人在收集整理每位特教老師的信息后寫出相關的學習經歷(2014.09)
可以是人物評價、教育評價、教學智慧和學習經驗等:例如《李真老師的教學智慧》、《我熟悉的何一龍老師》、《徐立剛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等。
(3) 項目階段研究論文的撰寫
①嚴艷蓮:《贛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群體”對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特殊”影響研究》(2014.12)
②鐘玉梅:《贛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團”“特”課研究》(2014.06)
③趙忠春:《贛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群體”成長的“特殊”環境研究》(2014.12)
④王春迪:《贛榆中學“特級語文教師團”專訪》人物訪談(2014.08)
⑤孫艷:《贛榆中學“語文特級班主任小組”對學生語文學習的“特殊”指導研究》(2014.12)
⑥徐偉剛:《“語文特級班主任群體”對學校語文學科建設的“特殊”貢獻研究》(2014.12)
⑦唐國田:《贛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團”的“特”教學智慧實例》(2014.12)
(4)撰寫項目研究最終結果的論文
①尚彥聯、唐國田、趙忠春:《贛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團”教學思想與作風記錄》(論文)(2014.12)
②王春迪:《贛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群體”成長道路的特殊啟示》論文(2015.08)
③孫艷:《贛榆中學“語文特教團”的“特殊”教育故事》教育故事(2015.08)
④許偉剛:《贛榆中學語文骨干教師優秀教學論文匯編》(論文)(2015.08)
⑤鐘玉梅:《贛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群體”專題研究》研究報告(2015.10)
(4)以文學社活動為平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臧文樹 負責)
作為學生的母語,漢語不僅是一門語言,更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母語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一直是“基石”。 我們要通過母語教育,培養有文化的中國公民。 學校的語文教育擔負著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任務,因此有必要戲劇性地開展“薺菜花”文學社的相關活動。
“薺菜花”文學社活動是學生交流、展示“讀書寫”成果的平臺。 在堅持開展日常經典閱讀指導和寫作研討會活動的基礎上,還要重點開展“薺菜花文學社三十周年”慶祝活動。 具體安排如下:
一、活動主題:
薺菜花香三十年,再創輝煌新篇章。
二、指導思想:
①慶祝我們學校的牧羊人錢包花卉文學俱樂部成立30周年,恢復歷史,開放未來,展示文學俱樂部的成就,并擴大文學俱樂部的影響力。
②讓文學俱樂部和講師的先前成員聚集在一起,對文學俱樂部的發展進行分階段摘要,并為文學俱樂部的未來發展提供意見和建議。
③校園文化,建立傳播平臺,并增強我們俱樂部與其他文學社會之間的友誼。
④通過文學交流會議,共同討論文學社會的發展方向。
3.慶祝準備組織:
建立了一個慶祝準備辦公室,包括數據收集組,通信組,物流支持小組,活動計劃小組等。
4.為活動做準備
①聯系并邀請以前的總統,導師和其他客人。
②邀請來自該縣各個中學文學社會的代表參加此活動,發送邀請并解釋該活動的具體細節。
各種手稿(以前的總統和導師)。
④組織30周年慶?;顒印?'s Purse Frabl”的論文競賽(過去的文學俱樂部成員)。
⑤計劃展覽內容(藝術表演,書法,繪畫,成員的成就等)。
⑥制定慶?;顒佑媱?。
⑦將精選的杰出學生作品列入至少2本書。
(手稿的來源是“牧羊人的錢包花”論文和學生出版的出色作品等的出色作品,等等)
5.活動時間: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