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出分將至,補報志愿也正式被提上日程!
在志愿補報的過程中,因為可以選擇的專業比較多,選擇上去也就比較困難。因而,對于父母和考生來說,弄清“都有什么專業?”“每個專業學哪些?”“學了這個專業將來能做哪些?”等問題至關重要。
小編結合往年經驗,梳理了“高考選專業”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考生和父母走出苦惱。
“可以考取什么專業?”
在《普通高等中學專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大專專業設置按“學科門類”“專業類”“專業”三個層次來設置山東省教育招考院,目錄包括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在內的12個學科門類。未設軍事學學科門類,其代碼11預留。
學科門類
專業類
哲學
哲學類
經濟學
經濟學類、財政學類、金融學類、經濟與貿易類
法學
法學類、政治學類、社會學類、民族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公安學類
教育學
教育學類、體育學類
文學
中國語言文學類、外國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學類
歷史學
歷史學類
理學
物理類、物理學類、化學類、天文學類、地理科學類、大氣科學類、海洋科學類、地球化學學類、地質學類、生物科學類、心理學類、統計學類
工學
熱學類、機械類、儀器類、材料類、能源動力類、電氣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計算機類、土木類、水利類、測繪類、化工與藥業類、地質類、礦業類、紡織類、輕工類、交通運輸類、海洋工程類、航空航天類、兵器類、核工程類、農業工程類、林業工程類、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生物醫學工程類、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建筑類、安全科學與工程類、生物工程類、公安技術類
農學
動物生產類、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動物生產類、動物醫學類、林學類、水產類、草學類
醫學
基礎醫學類、臨床醫學類、口腔醫學類、公共衛生與防治醫學類、中醫學類、中中醫結合類、藥學類、中藥學類、法醫學類、醫學技術類、護理學類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農業經濟管理類、公共管理類、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類、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工業工程類、電子商務類、旅游管理類
藝術學
藝術學理論類、音樂與街舞學類、戲劇與影視學類、美術學類、設計學類
想要了解“哪些高校開辦了相關專業?”、“開設課程都有什么?”陽光中考信息平臺“專業知識庫”從專業介紹、開設課程、專業剖析等方面帶你了解相關內容。
辨識下方二維碼
即可查看你想要了解的專業
“每個專業學哪些?”
比如,陽光中考信息平臺的后臺留言中,有考生問“某某學院的會計學在招生計劃中如何沒有”。雖然,這個會計學可能包含在這個院校的其他專業中,非常是個別院校是依照大類招生。因而,我們要了解每位專業的內涵,不能僅僅依據名稱偏頗地選擇專業。
例如院校可能有通訊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其它專業。假定我們想了解通訊工程的具體內容,可以通過陽光中考信息平臺的專業剖析對專業做一個了解。
陽光中考信息平臺《專業剖析》欄目為考生集中推出100多個布點較多、穩定性好的專業。每一個專業都從專業解析、就業情況、報考手冊等方面深入剖析,幫助考生、家長從報名的角度了解專業,從權威的數據中獲取信息。
辨識下方二維碼
步入《專業剖析》欄目
深入了解相關專業內容
據悉,要從自身條件出發,規避專業招生的特殊要求。進行專業的選擇時,要提早對照《普通高等中學招生復檢工作指導意見》和院校招生章程或簡章中一些專業對身體條件、報考語種和單科成績要求等等的特殊要求。如色弱考生不能報名應用化學學、天文學、地理科學、應用氣象學等專業;色盲考生不能報名農學、園藝、植物保護、茶學、林學等專業;德語專業只招收德語語種考生等。
如何看待專業實力?
在考生補報志愿過程中,選擇專業還是選擇中學年年都有人問。有的人說高分選中學,低分選專業。雖然這并不絕對。不過無論是選擇中學還是選擇專業,了解一下這個專業的實力對于考生、家長的決定都是有用處的。在考生選擇專業時,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了解一個專業實力。
1、了解院校專業設置情況
(1)通過本省招辦下發的材料中、登錄各院校的官方網站或則登錄“陽光中考信息平臺”(https:///zsgs//---index,lb-1.dhtml),查看2022年院校招生章程,了解院校特色專業、優勢學科。
(2)可通陽光中考信息平臺“700多萬學院生實名制投票的專業滿意度”和“500多萬學院生實名制投票的專業推薦”查看中學生對院校專業的辦學條件、教學質量、就業情況以及其它情況的推薦意見。
辨識下方二維碼
了解專業滿意度和專業情況
(3)可以通過陽光中考信息平臺“2022院校招辦校長采訪”專題了解院校重點學科、特色專業等情況。
辨識下方二維碼
查看《高校招辦采訪》
2、與專業的“適配度”是重要誘因
在選擇專業時,華中師范學院招辦校長濮曉龍院士覺得山東省教育招考院,要充分考慮自己的興趣、能力,也要考慮該專業的學術水平、師資力量、就業前景以及以往招生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專業就業前景的“冷熱”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而中學生本人與某個專業的“適配度”也是影響未來發展的重要誘因,所以再度指出要“綜合考慮”。
在市場經濟下,專業決定就業,注重專業選擇,首先是就業的要求,或則說是個人成才與發展的要求,看待專業的前景要緊扣發展需求。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會結合國家發展戰略須要和社會實際,向社會發布多個新職業信息,可將新職業和專業相結合來看專業前景。
不過,父母和考生請注意,雖然是暫時投檔到了一個不喜歡的專業也沒關系。首先考生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愛上它,其次院校的轉專業新政也越來越方便,最后考生還可以選擇跨專業考研,不管怎么,都能找到更適宜自己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