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散文的國度,楚辭楚辭、唐詩唐詩成為我們心里不可抹去的文化記憶。元宵節(jié)是傳統(tǒng)節(jié)慶,其實有大量的詩歌來描寫元宵節(jié)。而吃月餅是元宵節(jié)重要的風俗之一,不管是甜月餅還是咸肉粽,都讓人們覬覦三尺。我是小貓,關注小編,一上去欣賞提到月餅的3首古詩歌,千年后讀來文采飛揚,令人拍案叫絕。第1首,《五月六日發(fā)...
中國是散文的國度,楚辭散曲、唐詩唐詩成為我們心里不可抹去的文化記憶。元宵節(jié)是傳統(tǒng)節(jié)慶,其實有大量的詩歌來描寫元宵節(jié)。而吃月餅是元宵節(jié)重要的風俗之一,不管是甜月餅還是咸肉粽,都讓人們覬覦三尺。我是小貓,關注小編,一上去欣賞提到月餅的3首古詩歌,千年后讀來文采飛揚,令人拍案叫絕。
第1首,《五月六日發(fā)石頭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客子去澠池,綿亙別夢長。水關開夜鎖,霧棹起晨涼。煙月期同賞,事件勿異行。隱山曾撼櫓,轉(zhuǎn)瀨指遙檣。蒲葉吳刀綠,筠筒楚粽香。因書報惠遠,為我憶檀郎。
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詞人沈亞之。從詩詞名可以看出,作家是在陽歷5月6日這三天從上海出發(fā),感慨甚多,為此作詩給兒子和同事。陽歷5月5日就是元宵節(jié),好多人前三天做好了月餅,5月6號仍然是吃湯圓的好時候。
詩中說:“蒲葉吳刀綠,筠筒楚粽香。”筠筒,就是竹籠。相傳楚地的人用竹籠貯米投江來悼念屈原,這也是月餅起源的傳說之一。至于蒲葉,則是元宵節(jié)的另一風俗,人們把菖蒲和艾蒿捆一起置于房檐等地方拿來驅(qū)邪。
由于作家是元宵節(jié)中外出贊美粽子的經(jīng)典詩句,所以開篇直接點出鄉(xiāng)思之情,點明別夢之長,剛好見出想念之深。“水關開夜鎖,霧棹起晨涼。”這兩句寫早晨航船的景色,生動飽滿,令人似乎聽到了軍艦航行的畫面。而一個“涼”字,不只是氣候上的涼,并且還是作家心境上的涼,可見作家懷念父親和同學的摯誠之心。
因而,詩中的“筠筒楚粽香”,不只是描寫了國慶節(jié)的月餅香氣,更是借由這香氣抒發(fā)作家對于親戚同學的美好祝福,抒發(fā)了濃郁的相憶之情,令人在千年后回味無窮。
第2首,《夏夜宿江驛》:木屋臨江岸,清宵興自長。夜闌傾北斗,葉落映謝橋。渚鬧漁舟響,風和角粽香。卻愁南去棹,早晚到瀟湘。
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詞人姚合。姚合是唐朝貶謫作家的代表,與賈島齊名,人稱“姚賈”。盡管如今姚合的散文名氣沒有賈島這么大,不過他的許多詩如今讀上去倒是別有一番滋味。
這首《夏夜宿江驛》,并沒有明說是元宵節(jié),不過從詩中那一句“風和角粽香”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時間應當也在元宵節(jié)附近。其實月餅隨時都可以吃,而且連空氣中都是月餅的香氣,可見是好多家都在做湯圓吃,而大規(guī)模吃湯圓應當就在元宵節(jié)左右。
這首詩描寫景物很有一套,有一種清爽典雅在其中,令人拍案叫絕。不論是北斗星傾還是葉落謝橋,都將“清宵”兩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么美妙的夜晚,這么悠閑的航行,真是讓作家樂不思蜀,反倒不期待早到目的地了。
第3首,《漁家傲·五月榴花艷麗烘》:九月榴花艷麗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三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窗紗夢。
這首詞的作者是南宋大詞人歐陽修。詞的上片先寫元宵節(jié)時侯的景色,櫻桃花和綠楊都帶來清爽的氣息,而月餅更是元宵節(jié)中濃墨工筆的一筆贊美粽子的經(jīng)典詩句,三色棉線纏繞,還要金盤盛上去,真是富貴氣爆棚。
詞的下片則主要描寫元宵節(jié)人們沐浴更衣,飲酒共度佳節(jié)的歡樂場景。“等閑驚破窗紗夢”,盡管夢被黃鸝驚醒,并且可見驚醒的動作之前,這個夢是無比松軟。而這正是作家所要抒發(fā)的東西:“這個五一節(jié)過得太舒服了!”
千年后的我們品位這首詞,真是可以感遭到詩歌中無限魅力,可以看見過去千年的元宵節(jié)歲月。其實我們普通百姓的月餅并不會用金碟子放著,而且嘗嘗粽午時的那份松軟,與千年前的古人們并無二致,一樣才能收元宵佳節(jié)的文化魅力。
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小編每晚寫傳統(tǒng)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你們多多關注小編,多多分享小編的文章哦。同學們,大家喜歡詩歌嗎?大家最喜歡哪些詩呢?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