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是河北省人民政府1985年批準籌建、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全日制民辦普通高等大學,正處級建制。建院之初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網,大學名江蘇省科技黨員進修大學,主要承當四川省科技管理黨員的繼續教育培訓任務,被科技部贊譽為“地方繼續教育的一顆明珠”。1989年改名為湖北省科技黨員大學,1996年成為河南省首批開展普通高職教育的高校之一。2001年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廣州分校。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由成人院校轉制為普通高等大學,并繼續承當科技黨員培訓的任務。2007年中學從四川省科技廳整建制劃轉陜西省教育廳管理。
中學于2008年12月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201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0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高校立項建設單位。2016年3月以“良好”成績通過初驗,成為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高校。2016年7月被湖南省科學技術廳確定為省“互聯網+”創新創業示范校。2016年11月被四川省教育廳確定為一流高職高校立項建設單位。2019年7月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優質本科高等職業高校”。2019年10月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中學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2022年獲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中學獎”。2016年被國際創新創業博覽會組委會授予“全國高職高校創新創業示范校”榮譽稱號。2016、2017、2018連續兩年榮獲全省高等職業高校服務貢獻50強。2018年榮獲全省高等職業高校教學資源50強。2019年榮獲全省高等職業高校育人成效50強。2021年榮獲全省高職高校“服務貢獻典型中學”“資源建設優勢中學”“教師發展指數優秀高校”。2022年榮獲中國院校產教融合50強。2023年被江蘇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典范校區立項建設單位。
中學現有廣州和上海兩個學校,全日制在校生26000多名。設有計算機工程技術大學(人工智能大學)、商大學、應用英語大學、旅游學院、文化與傳媒大學、機器人大學、汽車工程大學、建筑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大學、財會與金融大學、體育健康大學、物聯網大學、管理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大學、國際合作大學、創新創業大學、繼續教育大學等17個二級大學;設有云中高職研究院、職業教育大數據研究院2個科研機構。
中學開辦招生專業57個,其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專業群1個、國家優質校骨干專業11個、國家骨干高職高校重點專業5個,央財支持專業2個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網,市級高水平專業群7個、省級示范專業5個,市級重點專業6個,市級高水平專業5個,湖北省一類品牌專業3個、二類品牌專業14個,廣州市優勢學科1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門、國家精品課程5門、國家在線精品課程6門、國家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2門,市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1門,市級優質繼續教育網路課程11門,獲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27項。
中學現有教職職工1400余人,其中正高職稱87人、副高職稱321人,博士學位144人、碩士學位830人,專業課專任班主任“雙師”素質比列達91%。中學擁有全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個,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2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國家級班主任教學創新團隊1個,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2個,國家教學名師、全國技術能手、黃炎培職業教育獎杰出班主任等國家級優秀班主任5人。市級教學團隊、省“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等市級師資團隊(基地)項目17個,市級特支計劃教學名師、五一勞動獎狀獲得者、南粵優秀班主任、技術能手、高層次技能型兼職班主任等市級大師名匠61人,廣州市特聘學者、技術能手等省級人才6人。
中學辦學條件好,教學條件優。校園面積2012畝,建筑面積67.59萬㎡。教學儀器設備3.97萬臺(套),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30949余億元。館藏圖書186萬余冊、電子圖書數字資源量近6萬GB。多媒體課室128間,智慧課室20間。校內實驗實訓室459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75個。建成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2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國家級應用人才培養中心1個,市級校內實踐教學基地13個,市級學院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0個,市級公共實訓中心4個,市級協同育人平臺1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中學是科技部、省科技廳、教育廳、人事廳認定的“國家級星火培訓基地”“廣東科技人才基地”“廣東省中職大學班主任繼續教育基地”“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中學牽頭構建了政校行企共同參與,政府主導的區域職教集團——珠海市職教集團,依托職教集團創立了中學產學研合作理事會、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發揮職教集團的橋梁作用,采用以“產業大學”為載體的產教融合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中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630余家企業構建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其中有24家被省發改委立項為產教融合型企業培植單位。中學與企業合作共建了21個產業大學,依托在建的產業大學平臺,通過舉行項目班、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等多種形式,2019-2022年為企業培養急需人才6300多人。
圍繞中學重點塑造“互聯網+科技特色”的發展定位,中學成為廣州省“互聯網+創新創業示范校”。中學推進科研體制機制變革,通過構建以“標志性成果庫”為成果導向的科研與社會服務機制、完善科研平臺和科研項目的培植機制等舉措,促使了中學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的發展。建立了2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軟件工程應用技術創新中心”、“廣科三一海工協同創新中心”和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廣科Mi眾創空間”,構建了以“廣東省智慧職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代表的18個市級科研平臺,培植了以“珠海市先進武器制造與材料成形技術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4個省級科研平臺和以“智媒體與社會整治研究院”為代表的26個校級科研平臺,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中學加大對外交流與合作,2017年取得招收國際中學生和港澳臺中學生資質,2018年獲“廣東省高等高校對外交流與合作先進集體”,2019年中法合作辦學項目獲教育部即將備案,2020年美國文化教育商會授權中學成為“認可托福機構”,2022年獲準中德先進職業教育合作項目首批試點高校。
中學招生“進口”旺,現每年面向全省1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收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左右,湖北省投檔的新生均為第一志愿考取我校的考生。中學積極舉辦教育教學和招生制度變革探求,舉辦中高職銜接、自主招生、現代學徒制等多方式分類招生,以及本本科協同育人試點招生工作。結業生就業“出口”暢,總體就業率均達98%以上。
近兩年,中學生獲各級各種專業技能大賽獎項600余項,其中國際級5項;由政府部門承辦的市級以上技能大賽獎項300余項,含國家級20余項、省級銀獎100余項。獲亞太信息通信大獎賽手機控制的智能偵測貨車項目亞軍;連續兩年獲得FIRA機器人世界杯比賽亞軍;2022年金磚國家職業技能競賽“Web技術”賽項獲銅牌。2022年全省職業高校技能競賽“移動應用開發”和“軟件測試”賽項獲國賽銀獎,“電子商務技能”“建筑裝潢技術應用”和“機器人系統集成”賽項獲國賽二等獎,“模具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工藝”和“智能財稅”獲國賽三等獎,參賽得獎率達100%,得獎總量與得獎質量創歷史新高。2022年我校獲吉林省職業高校中學生專業技能競賽82個獎項,連續兩年全國排行前列。
一大批優秀結業生脫穎而出,在各行各業作出突出成績,深受社會廣泛好評。如2011屆結業生聶云宸創立喜茶品牌,步入福布斯2018年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單;2012屆結業生朱榮開辦廣州京天世紀科技有限公司,被廣州耗材行業商會評定為國產耗材行業40華誕杰出貢獻企業;2018屆結業生林仲堅,作為山東省惟一榮獲全省學院生就業創業典型人物;2019屆結業生胡智文,作為山東省惟一入獲全省“勁牌陽光獎學金”特別獎暨“踐行匠人精神先進個人”;2021屆結業生吳健鴻,獲“中國學院生自強之星”;2021屆結業生霍世童,創立藥品智能追溯平臺,獲一項新型發明專利、兩項軟件專著權,獲國家級獎項一項、省級獎項七項。
中學秉持“厚德、高能、求實、創新”校訓,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創新強校”辦學思路,立足“創新本色、灣區基色、數字底色、科技特色”,通過“雙高計劃”建設,正在為推動建設植根中國大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中學和大專層次職業中學而不懈拼搏。
(2023年5月27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