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教育部3月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郭鵬指出,要穩步擴大研究生人才培養規模。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30.17萬人,比上年增長4.76%。擴招政策有望持續到2025年。
報考人數減少,錄取人數增加2024年國家線考研分數線預測,看似競爭壓力減小,國考線為何上漲?未來考研軌道又將朝什么方向演進?
2024年考研全國線有漲有降,但總體趨勢向上
2024年考研全國線與往年相比有哪些變化?
哲學、法學、文學、理學、醫學等專業錄取分數線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等專業錄取分數線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教育學、農業等專業錄取分數線與往年持平。不少考生表示,錄取分數線不斷上漲,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甚至有考生調侃稱,“考研沒什么技巧,全靠早考”。
國考線的波動也體現了一定的社會狀況。社科類考研協會會長李發進對多晶說:
“國內經濟下行直接影響了有志于獲得MBA/EMBA、MPA、MEM等專業學位的職場人士的收入水平和職業前景。由于對未來經濟的悲觀預期,他們在進行教育投資決策時會更加謹慎,個人收入的減少也限制了他們支付高額學費的能力。”
宏觀環境下,在職人員受經濟狀況、學費負擔等因素影響報考專業碩士的積極性有所降低,而大學生則因就業壓力增大而選擇考研。這兩種相反的趨勢共同影響了考研全國線的變化,表現為在職研究生全國線下降,而學生研究生全國線普遍上升。”
2024考研加劇,考研難度持續加大
雖然2024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人數下降了36萬,但影響考試難度最根本的因素還是由考生成績和錄取名額決定。
多競??采訪泰奇教育創始人劉慶梅時,他解釋道:“國家定這個分數線主要考慮這幾個因素:報名人數、錄取人數,有一定的面試淘汰率。如果報名人數太多,競爭激烈,考試分數過高,分數線就高;如果考試分數過低,分數線就低。”
這36萬人中,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考研的核心競爭者,有一部分人考不上全國線,有一部分人對考研并不執著,不會投入太多的精力。而真正決定考研的人,也不會輕易改變軌道,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努力提高分數。考研的競爭力也集中在這部分人身上。雖然報考人數減少了,但其實對考研全國線影響不大。
這也和近年來考研一考、二考甚至多考比例的變化息息相關。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考研報考人數377萬人,應屆畢業生占比56.2%,往屆畢業生占比43.8%。2022年考研報考人數457萬人,應屆畢業生占比52.8%,往屆畢業生占比47.2%。2023年考研報考人數474萬人,應屆畢業生占比51.56%,往屆畢業生占比48.44%。往屆畢業生占據了總報考人數的近一半,預計2024年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長。往屆畢業生加入“考研戰場”,無疑提升了這場考試的水準。一方面,他們有一年甚至幾年的學習經驗,可以更高效地投入復習;另一方面,他們更熟悉院校的出題規則和閱卷方式,更有可能取得高分。
據深圳大學官方微信發布的研究生新生大數據,2023年共錄取碩士生5157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畢業生3348人,全日制本科畢業生1761人,占比約34.15%。2022年共錄取碩士生500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畢業生3263人,全日制本科畢業生1699人,占比約33.94%。2022年共有25915人報考并參加網絡確認,最終實際參加考試人數共21295人,其中應屆畢業生10877人,往屆畢業生10418人,占比49%。
據西北大學官微發布的研究生大數據,2023年錄取的4271名碩士生中,應屆畢業生與往屆畢業生的比例為1.55:1。應屆畢業生中還包括免試保送研究生,如果去掉保送生,往屆畢業生的比例會更高。從其他學校發布的研究生大數據來看,研究生中往屆畢業生的比例也相當高。
由此可見,往屆畢業生在考研中占了很大比例,而且成功率不低。
同時,2023年受疫情影響,一些本來可以拿高分的考生因為身體因素或其他原因發揮不佳,但又不甘心放棄,選擇加入2024年考研大軍,成為力爭高分的“種子選手”。因此,2024年考研可以說是“臥虎藏龍”,雖然考研人數減少,但考研競爭壓力卻并未相應減少。
大多數人選擇考研,是希望通過提高學歷來提升就業競爭力。受經濟下行影響,學生也傾向于選擇考研暫時避開激烈的就業市場。這一趨勢也體現在全國線普遍上漲的現象上。劉慶梅說,“MBA、MPA、旅游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等主要面向就業人群的專業報考人數減少,分數線下降;但只對大學生開放的專業,由于就業形勢不好,考研競爭激烈,分數線上升。考研的主力軍還是學生,所以考研全國線普遍呈上漲趨勢。”
另一方面,考研機構的引導和信息社會的發展,讓考生能夠獲得的信息越來越全面、詳細,高分考生的數量也隨之增多。社科賽思考研社長李發進在接受采訪時也提到,“大部分考研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自制力差,學習能力不強2024年國家線考研分數線預測,對專業大綱、招生人數、報考比例、學校聲譽、專業排名、推薦、調整、復讀比例等重大變化不了解。”在這種情況下,考研機構的出現,最大程度上幫助考生解決了這一難題。考生可以高效地獲取學校信息,甚至有專人監督、安排學習計劃,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徐濤3月12日微博直播中提到,早些年政治考試60分已經算是高分了。但現在大家普遍認為70、80分就算高分了。并不是政治考試難度降低了,相反它的靈活性和難度明顯增加了。只是現在“高分考生”越來越多,政治考試60分已經沒那么高了。
因此,盡管有考生抱怨英語、數學難,但在考生的不斷“內卷”下,國考線還是“卷起”,考生數量對考研成績的影響并不大,能否讓考生脫穎而出,拿到心儀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關鍵還是要看考生的個人實力。
考研軌道依然熱門,但未來或因生育率下降而衰落
對于未來考研走勢的預測,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則比較樂觀。比如石磊先生就認為,“其實未來15年,考研市場應該不會出現太多的問題,考研人數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劉慶梅則認為,“考研培訓賽道不是剛性需求,未來市場會越來越小,考研人數可能變化不大,但是這個輔導的需求可能就沒那么大了,這個賽道可能就會逐漸沒落。參考國外發達國家的情況,可能也是一樣。因為未來人口會減少,大學會增多,考研可能想報考就報,可能沒有那么嚴格,考試或者競爭也沒有那么激烈。這可能是未來十年二十年的情況。”
總之,短期內,隨著就業壓力加大、高學歷人才需求增加,預計考研人數仍將持續增長,隨著考研競爭壓力加大,兩次、多次參加考試的考生比例將不斷增長,考研仍將是未來的熱門賽道。
但隨著生育率降低,人口減少,競爭壓力也會減小,在人口減少,大學數量不變的情況下,考研人數會逐漸減少,考研賽道也可能逐漸衰落。
總體來看,全國高考線的上漲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這種上漲趨勢在近幾年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一方面,人口下降的影響不會那么快波及到考研領域;另一方面,國家政策傾向于培養高學歷人才,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受到經濟下行的影響,無論是出于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需要,還是希望通過考研逃避就業,短期內人們對學歷的追求仍將呈現上漲趨勢,考研競爭強度將不斷上升。
不過考生們也不用過于擔心,國考線的漲跌只是一種趨勢,考研能否成功還是要看個人的努力,與其擔心國考線的漲跌,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后續的考研復試和調整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作者為魏月子,經36氪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