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空調革命”
人類進化史,就是一部與碳和諧共處的歷史。
碳元素在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和巖石圈中交換,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適宜的生存環境和進一步進化的物質積累。
直到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與碳共存的邏輯才首次被大規模顛覆——植被破壞、溫室效應、水體污染。人與碳的對立與共生是制約人類命運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課題。
早在2003年,英國工業貿易部就在其能源白皮書《我們的能源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新概念,這是低碳經濟概念首次出現在官方文件中,也是低碳經濟發展道路首次在國家層面得到肯定。
2020年9月,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在這一目標引領下,社會各界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轉型,引導綠色技術創新,不斷提升產業和經濟全球競爭力。
正是在此背景下,海爾空調(海爾智家,.SH)基于節能減碳考慮研發出的變量導流技術,被業界認為“引發了空調行業的第三次技術革命”。
11月8日,海爾空調聯合人民日報新媒體舉辦“智慧呼吸 綠色未來”直播活動,見證海爾空調38年品質傳承暨變量導流技術專場。
活動現場展示的不同時期的空調,見證了海爾空調38年來引領行業的三次“技術革命”。
第一次“技術革命”是在20世紀60年代,空調由窗機變為分體機。這一顛覆性的變化是將壓縮機、軸流風扇等置于室外機內,解決了窗機的噪音問題。缺點是體積大、耗電高、舒適性差。
二十年后,空調電控系統再次發生改變——由定頻變為變頻,壓縮機工作方式的改變,使空調制冷制熱效果更好,耗電量進一步降低。
如今,空調行業又迎來了第三次“技術革命”——可變分流技術,這是一種創新的空調熱交換器支路設計思路,改變了以往熱交換器固定支路的缺陷,顯著提高了空調的制冷制熱效果,降低了耗電量。
該項技術被日本專家森雅人評價為“一項開創性的技術”,為全球空調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貢獻了可借鑒和推廣的中國方案。
舒適與節能:從矛盾到和諧
變量分流技術為什么可以被稱為一場“技術革命”?
關鍵是它巧妙地解決了長期困擾行業的舒適性與節能的矛盾。
這或許是我們很多人的親身經歷——一些一向節儉的老人,心里根深蒂固的舊觀念認為空調“制冷慢、效果差、耗電多”,只有在夏天氣溫難以忍受的時候,才開空調,這是無奈的選擇。一旦氣溫下降,只要“忍耐一下”、“心靜下來,氣溫自然會降下來”。
此外,高能耗也引發了不少環保人士的擔憂。比如,過度使用空調會不會消耗大量能源,從而加劇溫室效應?總之,舒適與節能早已被放在了對立的兩面。
雖然其他空調企業也曾嘗試改善這一困境,但由于傳統制冷系統設計單一固定導流方式的限制,這場“革命”并未成功。
如今,海爾空調變量導流技術的出現,將這對核心矛盾和諧地統一了起來。
變量導流技術到底是怎樣的“黑科技”?
舉個簡單的例子,連接郊區與市中心的雙向車道,早高峰時,往往郊區往市中心方向擁堵,反之則暢通無阻;晚高峰時則相反,市中心往郊區方向更擁堵。車道順序固定,早晚高峰交通擁堵難以化解。
空調結構也是如此,傳統空調的熱交換器都是固定支管,制冷劑制冷制熱時的作用只是流動方向的改變,由于制冷時制冷劑需要散熱,所以需要的支管較少;吸熱時則需要的支管較多,固定支管顯然無法同時滿足制冷和制熱的需求。
因此傳統空調熱交換器往往采用折衷的設計,犧牲一部分制冷設計再犧牲一部分制熱設計,也就是接受早晚高峰一定程度的道路擁堵,以平衡性能和損耗成本。
海爾空調研發團隊認為,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增加分支機構,但顯然不是一個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
受可變流道的啟發,海爾空調對熱交換器結構進行了創新性改變,從底層結構設計上實現了“可變”的制冷、制熱流動模式。
海爾空調的創新產品——制冷劑變流量空調,通過增加兩個開關閥,可以靈活調整制冷劑支路的使用和管路的排列:制冷時,部分流路切斷,氣體經過的管路比較長,氣流溫度低、流速快;制熱時,流路完全打開,由于支路數量多,氣體經過的管路短,傳熱系數高——這就是變量導流技術。
顛覆性技術一旦運用到行業中,將帶來經濟和社會雙重邊際改善價值。
例如采用變量分流技術后,空調的制冷量和制熱量將分別提升8%和10%,制冷、制熱效果覆蓋面積均增加3平方米,可有效提高制冷、制熱效果。
而且由于能耗降低,采用變流量分體技術的海爾冷媒變流量空調相比入門級空調(即5級能效空調,十年前農村銷售的空調大多是5級能效),可節能12%。以木荷的碳匯計算,每年可節省400多度電,相當于種植20棵樹。
因此該產品一經推出,就榮獲了中國節能協會頒發的“節能減排科學技術進步獎”。
更重要的是,作為現代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家電產品,海爾冷媒變頻空調所帶來的低碳理念將深入千家萬戶。
綠色生活、低碳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已逐漸內化并成為消費者生活理念的一部分。
為引導更多消費者加入低碳生活陣營,海爾空調采用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大力推廣綠色空調替換。
線上,海爾空調攜手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大力推廣冷媒變頻空調;線下,海爾空調開啟“空調換新潮流 健康中國行”,開展以舊換新活動,推出除菌自清潔空調等健康空氣解決方案,喚醒用戶用新空調換舊空調的新理念。
這種“更新風潮”不僅有助于重構消費結構、引導綠色消費、低碳消費,也將推動家電行業和從業者為市場和社會提供更多創新、低碳、節能的產品選擇。
中國經驗走向全球
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靈魂,也是海爾空調發展深植于心的原始動力。
30多年來,海爾空調一直保持著“一年實現兩項原創技術創新”的傳統,包括變量導流技術在內,海爾空調目前擁有健康技術專利1039項、海外專利1111項、智能專利1345項,原創技術24項,并牽頭制定了23項國家標準,參與了IEC 60335-2-40、UL 484等國際標準的制修訂。
今年5月20日,海爾空調“中國檢驗檢測研究院房間空調器檢測綠色低碳實驗室”經評審正式授牌,成為全國首家通過此項認證的企業和實驗室。
此次認證的獲得低碳經濟首次出現的官方文件是,意味著海爾空調將引領行業實驗室向標準化的綠色低碳水平邁進,也為空調用戶購買到真正高標準的綠色節能產品提供了有力保障。
這些科研實踐和成果正在迅速轉化為海爾空調的國際競爭力。
在巴基斯坦,海爾空調推出該國首款太陽能空調低碳經濟首次出現的官方文件是,幫助巴基斯坦用戶節電節能、減少碳排放;同時協助巴基斯坦建立國家空調能效標準體系,并與巴基斯坦科技部共建空調實驗室,優化當地產業鏈,打造低碳發展環境。
在美國,海爾空調針對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強雪天氣,研發出可在零下35攝氏度正常運行的全新低溫空調系列,實現低能耗、高效運行。
在歐洲,海爾空調獲得了A+++能效等級,滿足歐洲最嚴格的節能能效標準。
優質的產品帶來最直接的市場反饋,海爾空調在全球空調市場斬獲多項第一,全球銷量和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海爾空調已連續7年位居互聯空調(含智能空調)全球銷量第一、連續5年位居健康自清潔空調全球銷量第一、連續3年位居中國自主品牌家用空調海外市場銷量第一。
新一代制冷劑變流量空調的技術創新,體現了海爾空調乃至中國家電行業的發展。
從追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到自主創新、突破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海爾空調成為新一代技術革命的引領者,海爾空調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將低碳生產、低碳消費理念從供給側傳遞到需求側網校哪個好,重構產業鏈上下游生態,踐行環保經濟理念。
人類對于環境的關懷,并不局限于特定地域、特定歷史時期的“環保運動”,而應該是從個人到社會、從企業到行業、從一個國家到全球的嚴肅責任。
海爾空調帶著“減碳節能的中國經驗”從中國走向了世界,將中國制造推向了更加廣闊的國際舞臺,以海爾空調為代表的中國創新科技制造正越來越受到國際市場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