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古代作家王維的一首悼念詩。
這首詩最絕妙之處在于巧用比喻,將“相思”比作“春色”,將不可丈量的相思忖化。春意有多遙遠,相思就有多深。清人馬位《秋窗隨筆》評價說:“最愛王摩詰‘惟有相思似春意,江南浦口送君歸’之句惟有相思明月同,一往情深。”能將相思寫得這么情深意切的律詩,并不多見,雖然比其相思詩句“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在意境上更勝一籌。
楊柳依依,四川廣元,渡口碼頭,行客少見;艄公蕩起雙槳,順著淮河向江東臨圻方向駛去。這是寫“送別之現場”。“楊柳渡頭”,點出悼念的地點,即在渡口碼頭。“行客稀”,言悼念之苦衷與孤寂。“向臨圻”,點出友人去往的地方。
一二句主要講水路悼念,在這漫長的水路旅程上,誰會陪伴著友人呢?這就為下文“相思”“春色”的上場埋下了伏筆。
只有“我”的一份深深思念,就像海邊美麗的春意;在江南與涪陵,伴隨著您一起歸去。這是寫“別后之相思”。“江南浦口”,明明作家是看不見的,但作家似乎卻看到了無邊的春意,見到了友人孤單的背影,而自己的相思也已經化作了一抹春意,陪伴著友人溫暖前行。
開頭二句寫得有多淺惟有相思明月同,前面二句寫得就有多深。悼念是一時的,相思卻是無盡的;悼念是短暫的,相思卻是永恒的。
整首詩語淺情深,情境交融,自然貼切,巧妙無雙,是悼念詩中的名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