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想說的是所謂文化方面。
1. 隱藏在城市里
三年前,蘇緒勇校長曾表示,暨南大學現在是濟南市最大的基礎教育學校。 十多個校區、八千多名學生,作為一座沒有“教育集團”概念的城市,進外已經轉型為教育集團。
同時,作為濟南外國語學校維基百科詞條的主要貢獻者,我有時也會感嘆社會關注欄目能寫的東西太少了。 關于濟南的新聞,似乎只有在小考、推薦錄取、家長沖進校門打人的時候,才會想起外國語學校的存在。
這就是極外:明明規模很大,明明有很多特色,明明校園里隨處可見,卻常常讓人記不住。 為什么?
《中國周刊》記者蔣晨鳴兩年前寫過一篇通訊,名為《
韓城濟南
”,說起濟南人。在他看來,濟南人淳樸、熱情、忠誠、孝順,有時甚至有點固執。在這樣一個腳踏實地的地方,濟外的特點似乎有點“外星人”。 ”。
但聰明的吉外人知道自己是特殊的,他們的選擇是不招搖,不放肆,踏踏實實的努力。 而當吉外人變得誠實時,即使他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也不太可能向別人炫耀。 (在我看來,外地人中最沒有這種感覺的就是一些開元人了。)
因此,即使它在校園內活躍,校園外與它無關的人也只是無視而已。 他們設法躲避這座城市。
2.夢想無疆
高中有一個東西叫“八規”,里面列出了八件事是每個人都不能做的。 當然,集外的校規比八校要多得多; 還有很多事情是在極外做不到的。
然而,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學校阻礙我做一些推動我前進的事情的問題。 讓我給你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想到了在小學做一份校報。 我記得一位姓李的大隊老師和石鳳紅校長認可了我的想法,給我分配了一個教室,里面有幾臺電腦(位置我還記得在哪里),然后我就開始了一個五人六人的小組準備試試看。
不幸的是,最終這個計劃胎死腹中,因為我們意識到了實際實施中的困難(比如技術限制、工作時間和效率不足等)。 但現在我非常感激的是,學校領導并沒有直接否定我簡單的想法,而是讓我通過實踐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這也為我以后走上這條道路打開了大門。
第二次是我高二的時候
@御坂美琴
我們一起舉辦了整整兩周的動漫文化節。 這件事本身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因為能夠達到同樣規模的俱樂部活動并不多。 焦點集中在其中一個小插曲上。
高中有一個傳統項目叫“本周之歌”,下午上課前十分鐘大家唱一首歌,提神醒腦,陶冶情操。 有時也有小語種歌曲,一般由學生會文藝部挑選。 但在那兩周里,我們在活動期間向分管副校長提交了兩首歌作為每周歌曲。 其中之一是《轉動命運之輪》,柯南OP4。 至于另一首歌...
《魔法少女小圓》TV版OP《加奈子》。
然后就過去了。
然后全校三千人真的一起唱歌。
然后我差點被學生會的所有人(包括一些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打死,因為我日語唱得太快了,沒人跟得上。
也許在別人看來,這兩個故事都很不合理,但學校沒有理由拒絕我,因為這是一個“對學校沒有太大傷害”的不合理故事。
小學時,雖然我們什么也沒完成,但最終吸取教訓的是我們; 高中時,我們自己不恰當的選擇最終會讓麻煩落到我們自己身上(而不是去上學)。 圍攻學校)。
所以學校才沒有拒絕我們。
本節的副標題是“夢想無疆界”。 雖然我舉的兩個例子都是所謂的失敗,但我在集外卻經歷過很多倍的成功案例。 在極外,如果你想做某事,你可以在不傷害任何人的情況下做到,尤其是在社區中。
當然,不僅僅是俱樂部。 我校曾榮獲全國中學生計算機制作大賽二等獎。 獲勝者是某年高中學生會主席。 他自己編寫了一個學生會信息管理系統,然后使學生會的基本辦公室實現了無紙化。 后來,在他的要求下,學校在學生會里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專門負責這個系統的開發和維護以及相關工作。
后來,該系在全國中學生計算機制作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我是這個部門的第一任部長。
這就是夢想不斷發生然后實現的方式。
當然,前提是你有頭腦、有勇氣去做。
3. 自由的雙刃劍
首先,我們需要回顧一下濟南位于山東省省會濟南的事實。
山東省作為高考大省的美譽是眾所周知的,但山東高考的另一個特點是,高考成績最好的一批人不在濟南或青島,而是在一中。以下幾十個縣(您可以參考
2014年中國各地區優秀中學排名
(你會發現濟南市的高中沒有一個高考狀元)。
或者換個說法:作為“素質教育”先行先試的重點地區,濟南市高中更擅長綜合素質的高效培養,正如濟南市的老校訓“以學業成功帶動完美的形成”。性格”。 半句話。
在濟南的“重點高中”中,濟南的校風和學風可以說是最開明的。 從小學開始,各種有趣的活動就會把你“拉出”課堂,通過實踐來認識世界; 到了初中和高中,社團文化就成為這種自由學校精神的集中體現之一。 也就是說,放眼整個山東,你可能找不到比這群機外人更擅長打俱樂部比賽的人了。
@郭玉睿
在回答中,他提到“高中的很多組織做了之后感覺和大學還蠻相似的”。 這就是這種自由學校精神的由來:
進外大學希望將校園范圍內的選擇權還給學生自己,讓學生自主成長。 正如新校訓“追隨人文世界者無疆”一樣,學校希望你靠自己前行,而不是老師拿著教鞭打你。
聽起來不錯,對吧?
學生們自然非常喜歡,甚至有學生明知學校的應試教學水平不如山東實驗中學等高中,卻仍想留在集外。
但這真的對每個學生都有好處嗎?
一位高年級學生在微博上看到這個問題后說道:“其實我的體會是:哇,我身邊班里那么多尖子生,別的班那么多有錢人,學校那么多牛人,但不幸的是他們與我無關”。
其實,有優秀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但無論有多少選擇,其實都是非常有限的; 也有一些學生因此而誤入歧途,迷失前進的方向。
事實上,初中時,我幾乎失去了繼續學習的動力和習慣,因為“習慣了小學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加上父母調到了外地。 從初一開始,我就幾乎失去了繼續學習的動力和習慣。 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現在想來,如果不是初三的保送考試給了我最后的機會,而我又幸運地抓住了,我的接下來的路就不會這么順利了。
同時,這種自由的校風也導致學生失去了專心學習的時間和外部環境。 當一個高中生兩年來習慣每天掃兩次社團海報板,遇到什么有趣的活動就去玩的時候,到了高三要努力的時候,他還是可以競爭的那些縣城里。 一中的那些同齡人真的很辛苦嗎?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極外大學的保送生中,有一句流傳至今的名言,告誡大家要抓住保送的機會:“如果你在推薦圈子里的排名最多只能讓你去盛大(山東大學),這樣你就能考上高考了。” 如果能去山東大學就好了?!?/p>
記得畢業前一年,進外高中的錄取率大約是38%,其中20%以上、近30%是保送生。 而且據說這個數據還包括出國讀好學校的學生。
進外高中畢業生高考的悲劇和悲慘可想而知。
記得以前有人跟我說過一句話:“極外的素質教育讓一群人上了天,卻害了一群只能在下面流連的人?!?/p>
每個人都想培養出超強的綜合素質,關鍵是你能否進入步行圈(或獲得其他機會),去一個綜合素質大放異彩的地方。 而那些錯過機會的人,雖然很多人都留戀著集外,但如果他們沒有來到集外,是否會在別處“受苦”,是否會有機會走上更好的道路?
我不知道。
這是自由這把雙刃劍的兩個側面。
4、小黑店的悲劇
進外高中地處非常偏遠的地方,距機場僅7.5公里。 周圍是不太熱門的經濟開發區、一望無際的北方農田、北邊的向陽村。
由于學校食堂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口味,向陽村開設了專門經營中餐外賣的小黑店。 我畢業的時候有三間,現在聽說第四間已經開業了。
學校怕安全問題,自然禁止黑店。 這個是正常的。
但高中的學生基本都知道,就連最常抓到學生買菜然后懲罰學生的主任,也是小黑店的???。
這一部分用這個標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所有的學校都是小型的、半獨立的社會。 中國社會的優點和缺點自然可以在學校中看到。 明爭暗斗、爾虞我詐、裙帶關系、權錢交易怎么能少呢? 現在高中有一位院長,姓王。 他整天保護著自己的孩子,什么榮譽都給他。 結果,他的孩子們都被全年級默認了。 這是我的同學第一次告訴我這件事。 ,我都不相信。 校友們,你們知道我在說誰。 所有的象牙塔和純真的童年都只是放屁。
在極外,這種“社交”開始得更早:從小學開始,社交圈就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
當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權時,他們自然會想和他們感興趣的人在一起,然后排除(有時通過軟暴力,或更罕見的欺凌)那些不適合群體的人。 極外的自由辦學精神,實際上減少了不同派別學生強行交流的機會,讓這種派系更加明顯。
更何況,到了高年級,極外的學生構成也變得更加復雜:從開遠千里迢迢而來的“前輩”(開遠的學費肯定不便宜,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可能都要分開),那些從初中升上來的“六年黨員”和剛進入高中的“三年黨員”在所謂的知識方面有很大的區別以及經歷、對繼外外國語學校教學體系的適應等等。如果把這樣一群不同宗教、不同觀點的人扔到一個學校里,圈子一定很多元化。 如果他們能完全和諧地生活那就太瘋狂了。
如果再追究下去,這位匿名的“木良小姐”似乎還對四年前社團活動戰利品分配不均的問題耿耿于懷,隨后就分手了。 我說的每周一首歌與你無關。 四年前我就跟你澄清過那些白癡理論,你卻拿出來搞自己的活動。 何必現在就想咬我呢?
當然,那些憤怒批評我炫耀的“一炮同學”似乎也在場。 如果你改掉談論生殖器的習慣,改掉每次見到我就撲向我的習慣網校頭條,也許,也許我們還能平靜地交流。
當然,有人說我炫耀,有人說我二流。 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像這樣因觀點不同而無法理解對方的故事并不多。 我也承認我是一個比較自命不凡的人。 我整天就這個知乎問題寫長文,分享當年的不好的事情。 這不僅僅是自命不凡。 與三四年前的敵人作戰,簡直就像置身于荒無人煙的地方。 在這一點上,我還不如我的師弟。
當然,在那段“熱血歲月”里,我和人打架的次數肯定不少,大概足以寫成一本小說了。
而學生之間的爭吵絕不僅限于這種情況。 一些校友(可能)提到,學生會成員在幾個數量點上與普通同學反目成仇。 在優秀學生的眼里,學生會可能還是一個學生自治組織(雖然這種自治確實值得商榷),但在另一個圈子的人眼里,整個學生會可能就是一個學生自治組織。老師的走狗和一切自命不凡的罪犯。 ,都是跪舔領導的白癡。
說白了,還是利益之爭。 只是極外的學生們起得太早了。 說起來,我其實很羨慕縣一中那些瘋狂啃書的學生:他們的內心純潔多了。
畢竟,所有的喧囂都是有益的。 每年錄取名額只有200多個,而且并不是每個學生家庭都有錢送出國(有的留學黨確實不錯,當然也有的是別無選擇)。 每年都有1000多個名額。 就個人而言,如果你不為自己做,誰會為你做?
不過,我要提醒一些校友:濟外大學的一些同學有一個缺點青島外事學校,就是“成熟”得太早,有時不知道如何用成人的方式處理問題。 例如,這個問題的一些受訪者屬于一個認為在集外學習很棒的圈子,但在這個答案之外,總會有某個圈子認為集外毀了他們。
順便問一下,為什么這個問題幾乎都是關于贊揚學校的? 因為圈內大部分討厭學校的人還不知道知乎。 結合知乎的用戶群,你會發現非常有趣的事實。
但慶幸的是,在這個優勝劣汰的混亂小社會里,也有人能夠不顧任何關系昂首前行,把自憐者拋在身后。
我喜歡這樣的人。
5、世界末日就像鄰居
濟南的外語屬性就像魯西灰墻上的一個白點一樣顯眼,這片民風淳樸,或者說不太開放的土地。 因此,濟南市只要有任何與教育有關的外事活動,邀請人來我們學??隙ㄊ巧俨涣说?。
而且,津外本身還有佐拉中學、夏諾六十七中學等十多所姐妹學校。 他們都是老朋友了。 基本上每年都會互訪,比如Home Stay等等。 常常每周都能看到一群留學生在校園里好奇地閑逛,勇敢的甚至會上去和他們聊上幾句。
更何況,開元的校名中就含有“國際”二字,再加上初中和高中,說濟南是濟南留學生最集中的學校應該不成問題。
這是其中之一。
按照國際課程中心的口號,進外大學的學生其實可以稱為“國語基礎,國際視野”。 這是什么意思? 我出生在中國,但我內心渴望出國留學。
因此,極外學生的出國率非常高。 高中部國際課程中心開業前,每年有近10%的學生申請自主出國留學; 近年來,新加坡SM2項目、日本留學班以及國際部的A-Level/AP課程也可以一年送出。 走了一百多人。
更何況,很多學生在初中畢業、小學畢業,甚至小學畢業之前,就已經漂洋過海去海外留學了。 這顯然也不例外。
這是第二個。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學校的名稱(“外語”這個名字往往帶有指向性)、風格、氣質、辦學宗旨和特色(如外語教學)以及各種條件都可能包含它,也可能包含它。由于開元高昂的學費以及初中不按學區招生的事實,造成了想法相似的學生扎堆的局面。
這種現象的結果就是,你也許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找到吉外人的蹤跡。 這就是“世界末日”。
至于對“林若彬”的理解,似乎無需多言。 您只需觀看視頻即可。
“極外為武高考加油”是兩年前開始的一項傳統加油活動,參加者多為高年級學生。 有人對此提出批評,認為這只是顯示優越感,增加心理負擔。 我想也許,就像每年推薦學生去高考考場門口為高考生加油一樣,我們自己也會擔心是否會激怒高考生。
但考試結束那天,我從她嘴里聽到了“謝謝”。
我覺得我不用再懷疑了。
極外V5高考加油(2014擴展版)
6. 結局
我的同學兼同事,巴士愛好者
@風碩
畢業半年后,新生一行人回遙墻探望母校時,他們對大家說了這樣一句話:他們約定七年后開公交車回母校。
畢業前,他經常說起高中畢業后參加C1考試,然后一步步花七年時間從達克手中拿到A1的書。
原因之一就是想和大家一起回去,回到這個我心里珍視、一生都不會忘記的地方。
我現在無法知道,如果我六歲時生日那天沒有選擇開元,而是選擇了東方雙語,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有歡笑青島外事學校,有痛苦,有時快樂,有時失落。
十二年來,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機會,又抓住又放手。 也許如果當時我再努力一些,我就能走得更遠。
但我想,以現在的方式來看,或許已經不錯了。
就這樣吧。
7. 這個答案的后續
3月30日,濟南外國語學校微信公眾平臺開通,首日推送中就引用了這條答案。
但僅引用了前兩部分,未遵守本文下方的版權聲明。 也許他們不太明白版權聲明是什么,或者他們沒有閱讀全文,在看到第三部分的結尾后,他們決定只想要前兩部分。
之后我就在微信上發消息協商,建議他們保留這個答案的鏈接,以便同學們可以看到更多其他人的看法,順便也表明了我作為畢業生的身份。
然后4月1日,其他關注者收到了推薦學生的通知,但我沒有。